材料一:从公元前500年到1500年,人类的进步征途发生了飞流直下的逆转。这中间,黄金般瑰丽的罗马世界和激动人心的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创造时代被令人类文明伤心的“黑暗时代”割裂开来,弥漫社会的穷困、迷信、愚昧抹掉了那绚丽的文明之光。
——《剑桥插图中世纪史》
材料二:这一千年不是普遍野蛮状态所引起的简单的历史中断,那儿又是欧洲文化领域的扩大,有一个挨一个的富有激情的大民族,有巨大的科技进步的曙光……。
——恩格斯
材料三:图为“封建制度图示”
——(引自[美]杰克逊·斯皮尔福格尔著,《世界历史》大象出版社2006年3月版)
问题:
(1)为何材料一将“罗马世界”称之为“黄金般瑰丽”?
(2)哪些历史事件直接推动了材料二中“欧洲文化领域的扩大”?“巨大的科技进步的曙光”指的又是什么?
(3)维系材料三中各阶级的纽带是什么?由于哪一事件使其获取方式发生变化,其影响是什么?
阅读材料:(15分)
材料一 《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细弱。
材料二 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与徐光启等到人合作,开展翻译活动,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和水利等近代科学技术介绍到中国,把儒学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
材料三 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陆续设立培养翻译人才的学校和译书机构。90年代中期,梁启超收集部分已译西书目录,按西学、西政等编成《西学书目录》,并指出:“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
材料四 从19世纪中叶起,在文化领域,人为的、地理上的界限逐渐被淡化,世界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不断加强。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导致清中叶以前“市民文化”在整个中国社会中相当细弱的主要原因(3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当时翻译书籍的内容及其产生的作用。
(3)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后期翻译活动出现的新变化及其原因。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叶中西文化交流加速的主要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OECD首席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逊(Angus Maddison)曾说:1820年时,中国的GDP比西欧和其衍生国的总和还要高出将近30%。“在人力仍然是主要生产力的时期,没有人能够否定人口的快速增长意味着经济的全面繁荣,同样意味着收入的大幅提高。1820年,中国的GDP总量以1992亿美元雄踞世界第一,占世界GDP十个强国比重的28.6%;而美国以110亿美元的总量只占全球GDP比重的不足5%。”
材料二 日本学者杉原薰(Sugihara Kaoru)说:“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的奇迹,结尾简短的一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海有相当少量的人口,似乎享有甚至更快的人均增长率(尽管或许不是太快)。如果世界结束于1945年,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我们中的大部分人——至少是在西方——伴随着北大西洋的胜利和一个高消费、高能源利用和高劳动生产力的世界的诞生成长。在2002年,历史再度发生了位移,如果我们用总量指标作判断,1945年以来的全球经济增长的重头戏并不是发生在西方或其殖民地,而是发生在东亚(和东南亚的部分地区),那里曾至少保持部分的政治独立,同时使西方的技术适应它们完全不同的社会传统和天赋资源,而不是简单地模仿西方。”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20年时,中国GDP雄踞世界第一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北大西洋的胜利”指的是什么?( 1分)试从政治、经济、对外关
系上分析指出自19世纪初到1945年“北大西洋的胜利”的主要原因。(6 分)
(3)“1945年以来的全球经济增长的重头戏并不是发生在西方或其殖民地,而是发生
在东亚(和东南亚的部分地区)”,试以中国为例,概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经济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6分)
史观就是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总的看法。依据下表对四种史观的解读,结合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史观 |
解读 |
①革命史观 |
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阶级)斗争推动社会演进的历史。斗争的最高形式是进行社会革命,夺取国家政权,建立新的阶级的统治 |
②文明史观 |
人类文明演变分为农业文明时代,农业文明分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工业文明分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 |
③全球吏观 |
世界各个地区、各种文明在各自和交互的发展中、逐步打破了孤立分散状态,形成密切联系的全球统一体,这一进程是历史发展的客观主导趋势 |
④现代化(近代化)史观 |
人类历史是实现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现代化 |
(1)长期以来,在有关世界近代史开端的问题上,存在几种不同观点。解放后我国史学界
一般都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请问,这一观点的依据是什么?(2分)体现了什么史观?(1分)
(2)另一种观点认为,1500年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因为1500年前后特别是16世纪的一
系列重大事件都表明人类历史进入了剧烈的社会转型时期。目前,史学界大部分学者都持这一观点。请从文明演进或近代化的角度简要说明这一观点的合理性。(4分)
(3)持不同史观的学者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请你站在①②③三种史观持有者的角度,分别阐明理曲。(6分)
(4)对同一历史事物的评价,不同史观的侧重点不同。如若运用①、④两种史观对洋务运
动作出评价,哪种史观评价较高,哪种史观评价较低?为什么?(4分)
进入近代社会以来,海权对一个国家的盛衰和文明兴替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
材料一:英国蕾莱爵士直截了当地指出:“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贸易。谁控制了世界贸易,谁就可以控制世界财富,最后也就控制了世界。” ——摘自《太平洋上的较量》
材料二:19世纪晚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材料三:中日甲午战争时,慈禧太后命人向李鸿章问策,李怒曰:“总理度支(户部),平时请款辗驳诘,临事而问兵规。兵舰果可恃乎?……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我再哓哓不已,今日尚有李鸿章乎?”……近代史上,欧美列强和日本均主要通过海上路线入侵中国……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从控制海权的角度,概括英国为了达到“控制世界”所做出的努力。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英国“控制世界”产生了哪些影响?(6分)
(2)材料三中李鸿章认为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在加强海防建设方面做了怎样的探索?
材料一:美洲金银地产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的措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马克思
材料二:由于贸易商、传教士和殖民主义者的工作,南北美洲迅速地被打上了欧洲附庸的烙印。……在英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采矿业和种植园农业的发展对不熟练劳动力的需求量大增。人们最初企图奴役美洲的印第安人,但他们一般难以管理。这个问题在16世纪时由于非洲黑人的输入而得到了解决。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如何理解“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2 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奴隶贸易兴起的原因。(2 分)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确立殖民霸权地位的主要优势有哪些? (8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班牙和葡萄牙率先开辟新航线,征服了海洋、获得了世界。涌入的财富几乎都用来支撑宗教信仰的战争和殖民战争,而没有用来发展能够让国家真正富强起来的工商业。势力强大的王公贵族不愿意看到工商业的发展导致新兴势力的崛起。从16世纪下半叶起,流水一般涌入的财富又像水一样流走了,除了奢侈的社会风气,没有留下像样的产业。
材料二 英国正在孕育人类史上一种崭新的生产方式;科学意识提高了英国人的认识水准;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在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引领着世界的发展。从19世纪后期开始,德国和美国迎头赶了上来,开始引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潮流。自由经济模式与生俱来的缺陷,在20世纪给英国,也给世界带来惨痛而深刻的教训。
回答问题:
(1)联系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葡萄牙、西班牙的兴衰原因。
(2)根据材料概括指出英国能够引领世界的有利条件和19世纪后期英国衰落的主要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英国霸权的崛起,此转变始于17世纪,在19世纪急剧加速;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上个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竟起”的时代。 ——摘自文献资料
材料二 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国外出现了许多像“中国威胁论”等论调,但中国政府明确宣布中国走的是一条和平发展的道路。……既然和平发展是一条道路,能不能够走得通啊?人家让不让你和平发展,你自己到了一定时候会不会头脑发胀,不那么和平发展了呢?这都是议论的问题,我觉得中国这条和平发展道路是能够走通的。
——宫力《中国和平崛起对世界格局的冲击》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消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了征服和掠夺,把非洲变成商业性的掠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奴隶制)是殖民地财富的唯一自然基础。
——马克思《资本论》
材料二:(按:下文出自一位在奴隶贸易后期进入非洲内的殖民者的记述。)
非洲到处在流血……过去住着人的村落现成一片废墟……那些修建村落、耕种田地的人们到哪里去了呢?他们被捉去当奴隶,或者在捕捉奴隶者到来时逃走了。那些侥幸逃走的人们,不得不从生机盎然的农业区,迁居到人迹罕至、野兽出没的深山老林,重过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
——艾周昌等著《早期殖民主义侵略史》
材料三:法国的革命事件和在圣多明各(海地所在的岛屿)由杜桑·卢维杜尔领导的(来自)非洲的奴隶的斗争震撼了整个奴隶占有制。各国的奴隶贩子其拥护者对法国大革命及整个自由思想惊恐万状。非洲人在西印度群岛(位于拉美地区)发动的日益频繁的骚动,更使他们成了惊弓之鸟。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公开大规模输入奴隶是危险的。
——阿勃拉莫娃《非洲:四百年的奴隶贸易》
材料四:奴隶贸易的废止正如它的发生一样,是资本主义发展决定的……英国是最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再不需要将黑人当作商品从非洲运走,而要把他们当作劳动力留在非洲来生产原料,并为资本主义国家准备市场。
——杨人楩《非洲通史简编》
回答:
(1)据材料一、四分析奴隶贸易兴起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2)据材料二分析奴隶贸易对非洲造成的影响。
(3)据材料三、四说明为什么在19世纪后,奴隶贸易会逐渐停止下来?
材料一 早在近代初期,西方殖民者就已在非洲建立殖民据点。进入19世纪后,侵占非洲土地的活动加强,但主要在沿海地区。……(19世纪)70年代苏伊士运河的开始通航,西非和南非新的金矿和钻石产地的发现,以及许多经济作物的种植成功,大大提高了非洲在整个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战略地位。在这种情况下,资本主义列强掀起了争夺和瓜分非洲的狂潮。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到1938年为止,西方列强在非洲的资本输出数额巨大……利用成立的矿业公司、种植园公司和商业公司等垄断了非洲殖民地的采矿、农业、商业和交通运输业,控制其国民经济。……西方国家在非洲殖民地的资本输出,不是投资在有利于殖民地经济发展的部门,而是投资于供出口可获暴利的矿业和种植经济作物为主的农业上。
——摘编自《世界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1870年前后西方列强对非洲殖民侵略的主要变化;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2)19世纪晚期,面对西方列强殖民侵略的加强,非洲人民掀起反抗斗争的高潮,试举出其中的两个重大历史事件,并指出其主要特点。
(3)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方国家在非洲殖民掠夺的主要特点。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取得独立的非洲国家在发展经济方面面临的主要任务。
(12分)分析下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试从商品交换和贸易性质两方面,指出欧洲与非洲、美洲,欧洲与中国之间的贸易有何不同?
(2)这一时期的世界贸易,对欧洲、非洲、美洲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3)据材料二可以看出,当时欧洲进入了一个怎样的“全新时代”?(2分)
近代以来西欧的发展、富裕和西方取得世界“中心”的地位是与对东方地区的剥削和掠夺分不开的。血腥的“三角贸易”是其典型的体现。按照当时英国人的话说:三角贸易是引起英国机器运转的主要发条,它对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在三角贸易中,英国本土提供工业品和船只,非洲提供活人商品,美洲种植园提供殖民地的原料。运奴船首先从英国起锚,满载工业品,用这些工业品在非洲海岸交换黑人,先赚得一份利润;接着把黑人运到美洲种植园交换殖民地的产品,又赚得一份利润;最后,运奴船满载着殖民地的产品返回英国,给英国带回了工业急需的原料和资金。因此,三角贸易三倍地加速促进了英国的工业、航海业、船舶制造业以及港口城市的发展。
——穆良平《主要工业国家近现代经济史》
(1)依据以上地图和材料说明三角贸易的主要过程。
(2)分析三角贸易对西方国家和对殖民地的不同影响。(5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37分)
材料一 西方史学家习惯上把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称为“扩张的时代”。当时,西欧的地图绘制技术已很先进。多桅多帆、装载量大、吃水较深的适于远洋航行的海船出现。由于海船装上了火炮,军事威力大大增加,使欧洲人在航海和军事上开始领先于世界。欧洲人在这个时期,通过新航路的开辟,开始向世界其他部分大规模地扩张和殖民。
——摘自陈其《世界近代现代史》
材料二 工业文明的来临推动了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19世纪是工业化进程的关键时期,也是现代民主政治在深度和广度上高歌猛进的时期。19世纪的历史是在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展开的,经济革命和政治变革的互动爆发出巨大的历史推动力,……推动了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
——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 新知识》
材料三 中华文明在农业文明的轨道上发展到高峰,没有向工业文明转型,落后于世界潮流,同时对西方工业文明的刺激反应迟钝。当实现了工业革命的西方文明侵略来临时,中华文明无力抵御,导致鸦片战争的失败。到20世纪初,中华文明的发展主要围绕三条线索。一个是农业文明内部矛盾的斗争,主要表现在太平天国运动上;一个是对外民族矛盾,西方列强多次发动侵华战争,使中国主权丧失,,领土被分割。中华民族奋起抗争,但是没有能够取得成功;一个是向西方学习进行变革,由“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变动,到洋务运动器物层面的变革,再到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制度层面的变革。
——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 新知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扩张的主要方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19世纪……也是现代民主政治在深度和
广度上高歌猛进的时期。”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文明“一个是农业文明内部矛盾的斗争”的历史依据和结果。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1533--1603)曾经说:海洋和空气为世界人共同享有,海洋不归属于任何民族或任何个人。这段话主要是针对
A.法国 | B.西班牙 | C.荷兰 | D.意大利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很大程度上,我们可以认为,海权的历史乃是关于国家之间的竞争、相互间的敌意以及那种频繁的在战争过程中达到顶峰的暴力的一种叙述。海上商业对于国家的财富及其实力的深远影响,早在这些千真万确的原则昭然于天下之前,就已被洞察秋毫------因此海上力量的历史,蕴含着一个濒临于海洋或者借助于海洋的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秘密和依据。 ——马汉《海权论》
材料二 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做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比利时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的全球殖民,这一阶段大致是以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第三阶段是美国和前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全面崛起,取代英国成为主导全球化大趋势的两大核心;第四阶段是从海湾战争开始,前苏联解体,美国开始独自引领全球化潮流,即开始构建一个美国模式的全球社会。
——白海军《大预言:2049年的世界》
材料三 世界的不平衡:富国和穷国——1970年(表中数字表示世界总数的百分比)
|
人口 |
国民总产值 |
粮食 |
识字的人 |
发达国家(新西兰、日本、西欧 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 |
18.0 |
45.0 |
35.0 |
96.0 |
东欧和苏联 |
11.5 |
30.0 |
23.0 |
90.0 |
拉丁美洲 |
6.5 |
8.0 |
6.5 |
67.0 |
非洲 |
8.5 |
3.5 |
2.5 |
19.0 |
近东 |
3.5 |
7.5 |
14.0 |
36.0 |
远东(不包括中国) |
31.0 |
3.5 |
13.0 |
40.0 |
中国 |
22.0 |
2.5 |
|
50.0 |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至19世纪先后控制世界海洋的国家有哪些?并分别指出其主要原因。
(2)19世纪中期推动英、法等欧洲国家大规模全球殖民扩张的动力是什么?该时期英、法等国家的殖民扩张对中国的社会经济有何影响?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穷国”落后于“富国”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