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历史学家亨廷顿把人类文明的交流划分为三个时期:1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1500年至19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期;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则是相互作用时期。其中第二个时期,西方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形成巨大冲击的表现有(  )
①经济掠夺和商品输出,破坏了亚洲的传统经济结构
②发动侵略战争,破坏了美洲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③民主思想的广泛传播,冲击了东方的传统思想观念
④甘蔗、葡萄等物产的引进,丰富了欧洲居民的生活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年12月22日《国际金融报》上有一文章《罗得斯纵贯非洲的铁路梦》中这样写道“1865年时,欧洲人在非洲修建的铁路里程仅为760公里,1885年达到7030公里,1913年时,猛增到44309公里,其中英国修建的铁路长达27000公里。整个非洲大陆,通过密集的铁路网,被欧洲的殖民者牢牢控制着。”英国在非洲铁路修建中处于优势的历史条件哪些(  )
①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成为“世界工厂”
②资产阶级代议制发展,国内政治稳定
③殖民扩张,确立“海上霸主”地位,拥有了最广阔的海外殖民地
④黑奴贸易兴盛, 奴役非洲黑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②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公元1500年前后,当西方进行海外扩张时,这种传统的地区自治便开始让位于全球统一。各个种族不再互相隔绝,因为成千上万的人自愿或不自愿地移居到新的大陆。”这段话表明(  )

A.这一时期世界人口迁移都是被迫的
B.公元1500年以前的世界是完全隔绝的
C.西方早期殖民扩张推进了世界联系的加深
D.公元1500年后的世界逐渐向政治一体化方向发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对下图反映的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第①段进行殖民扩张的是西班牙、葡萄牙
B.第②段加紧殖民扩张的是荷兰、英国、美国等国
C.第③段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是英国
D.第④段说明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把殖民扩张推向顶峰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西方史学家建议用“地中海时代—欧洲时代—大西洋时代”的历史发展次序来代替“上古一中古一近古”的次序。该建议旨在强调(  )

A.人类由分散走向整体的历史进程
B.资本主义在欧洲扩展的历史进程
C.海外贸易在西欧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决定意义
D.欧洲在世界近代历史发展中居于中心的地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价格越高,价格指数越大。下图是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形成图中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生产萎缩使产品供应越来越少 B.贵族追求享受大量购买奢侈品
C.殖民掠夺使金银输入越来越多 D.大西洋沿岸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663年英国颁布《主要产物法令》,其中规定:凡在欧洲各地出产或制造的物品,都必须先输送到英国,再用英国船从英国海港启程,才可以转运到美洲殖民地。此规定的主要目的在于(   )

A.加强与欧洲各国的联系 B.打破西班牙贸易垄断
C.获取垄断性的贸易利润 D.遏制荷兰商业的发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B.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
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D.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斯塔夫里阿诺斯写道,“这一时期是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在世界历史上居有突出地位。欧洲的霸权不仅在政治领域以大殖民地帝国的形式表现得很明显,而且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也表现得很明显。”这一时期形成的主要动因是

A.新航路开辟 B.早期殖民扩张
C.工业革命的进行 D.第一次世界大战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著名学者彭慕兰认为:与其说工业革命创造了新的财富,不如说新的财富的发现,导致并推动了工业革命,因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来源于两个方向的驱动:“向下”和“向外”。这里的“向外”是指

A.拓展殖民地市场 B.传播基督教
C.煤铁资源的发现和采煤技术的提高 D.黑奴贸易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指数变化(1500—1900年)示意图,从产业结构角度分析促进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指数在第④段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黑奴贸易攫取巨额财富 B.重化工业居主导地位
C.轻纺工业占主导地位 D.“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果将价格革命前欧洲拥有的货币总量设为100,按传统方式收取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地主拥有的货币总量(m)设为60,商人、新兴资产阶级、新贵族拥有的货币总量(n)设为40,若价格革命后欧洲货币总量上升为1000,那么,下列关于m、n的四组数据,可能正确的是

A.m为700,n为300 B.m为600,n为400
C.m为500,n为500 D.m为800,n为200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十六世纪后半期,加勒比海地区生产蔗糖,需要大量人力从事收割、榨汁,加工成浓缩糖蜜后,运至欧洲贩卖。因当地劳动力不足,来自欧洲的业主多半会采取下列哪种措施以提升生产力

A.使用机器进行生产 B.从非洲引进黑人奴隶
C.自北美聘雇印第安人 D.自欧洲招募契约劳工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这里“新的历史条件”是指
①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
②新的生产因素和生产关系的萌芽
③新航路开辟后的西学东渐
④市民工商阶层的兴起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日本的对外扩张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