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1861年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 B.迅速发展资本主义 |
C.维护沙皇专制统治 | D.增强实力,对外扩张 |
据统计,1860年至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钢铁产量和棉纺织业产值都增加了3倍,而煤产量的增加则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猛增了2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的整个工业产量增长了6倍。此期间俄国经济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A.农奴制改革使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和市场 |
B.农民赎买土地使贵族地主掠夺了大量资金,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工业发展的资金需求 |
C.沙皇统治被推翻 |
D.工业革命的推动 |
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农奴制危机主要表现在
A.新思潮涌动 |
B.农奴起义不断 |
C.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 |
D.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 |
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么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这表明农奴制改革( )
A.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 | B.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
C.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 | D.阻止了革命在俄国的发生 |
沙皇政府1649年通过的《法律大全》明确宣布,地主有权以1626年编纂的土地财产登记簿或1646~1647年的人口调查表为依据,无限期地追捕逃亡者,所有逃亡农民不论逃亡时间多久,都要连同他们的家庭、财产一起返回并定居在原来的地主领地里。这一规定( )
①反映了农民被奴役的程度日益加深 ②说明了农奴是地主的私有财产
③从法律上确立了农奴制的地位 ④标志着俄国农奴制度最后确立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彼得一世改革之所以不属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是因为它
A.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 B.没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彻底 |
C.仅仅促进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发展 | D.没有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 |
根据“二一九法令”,俄国农奴为了得到份地,必须要做的事情包括( )
①必须以现金支付赎金的20%—25%
②承担各种临时义务
③和地主拟定有关契约
④在49年内还清本息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历史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四位学生对下列古今中外几位历史人物进行专题研究,得出下列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①商鞅改革强行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②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使日内瓦成为“新教的罗马”
③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实际上是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
④康有为“托古改制”,旨在宣传传统思想文化
A.①②③ | B.①③ | C.②③④ | D.②④ |
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么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这表明农奴制改革( )
A.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 |
B.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
C.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 |
D.阻止了革命在俄国的发生 |
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是俄国向现代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这主要是因为( )
A.颁布“解放”法令 | B.司法改革 |
C.地方自治改革 | D.土地改革 |
俄国1861年改革被认为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其主要依据是( )
A.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 B.改变了封建生产关系 |
C.建立了代议制 | D.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 |
某论文将“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失败,开始农奴制改革”、“日本遭遇黑船来航的冲击,继而明治维新”、“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开展戊戌变法”作为重要论据。该论文的主题可能是
A.西方的殖民侵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
B.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 |
C.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亚洲的确立 |
D.工业革命在亚洲的扩散 |
关于1861 年俄国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表述,正确的是
A.改变了地主土地占有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 |
B.使两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但保留了封建残余 |
C.在农民起义基础上的资产阶级革命 |
D.使两国成为名列前茅的世界资本主义强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