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范仲淹改革与王安石变法的相同之处不包括   

A.改革背景相同 B.改革措施相同 C.改革性质相同 D.改革结果相同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意图是  

A.进一步削弱地方割据势力
B.改革科举选拔人才
C.增加国家军事力量,抵制少数民族侵扰
D.解决中央财政困难,实现富国强兵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王安石在《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中说:“朝廷每一令下,其意虽善,在位者犹
不能推行,使膏泽加于民,而吏辄缘之为奸,以扰百姓。”针对北宋中期的这种情况,范仲淹在改革中采取的措施是

A.改革考试制度 B.改革学校制度
C.改革官僚制度 D.改革军事制度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的原因是①社会矛盾尖锐,统治危机加深②王安石积极主张变法③宋神宗希望改变积贫积弱局面  ④庆历新政夭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古代历史上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改革,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值得我们今天去借鉴和重新认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剑桥中国秦汉史》认为,“不管人们是否佩服秦的成就,但必须承认这个成就:它在质和量的方面都大大的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以致它可以名之为‘革命’------”
材料二 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材料三 今介甫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 
――司马光《家传集》
(1)阅读材料一,从社会转型角度看,秦所取得的“大大的改变了中国面貌”的“成就”主要指什么?请以孝公时期商鞅变法中的若干具体措施为例,简要分析这些决策与“成就”之间的关系。
(2)材料二体现了王安石怎样的教育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王安石是如何改革科举考试的?
(3)材料三中王安石针对“士、兵、农、商”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每项各举一条)?
(4)从原因角度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主要不同点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朝前期实行府兵制,府兵有着较强的战斗力。北宋王安石为了改变“积弱”局面,在军事方面采取的措施是借鉴了唐朝府兵制的(   )

A.寓兵于农,兵农合一
B.士兵服役期间免征赋役
C.兵将分离,不易形成将帅拥兵自重的局面
D.士兵定期更换驻地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宋开国时,设官分职,尚有定数,其后荐辟之广,恩荫之滥,杂流之猥,祠禄之多,日增月益,遂至不可纪极。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有司言:减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人。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也。——[清]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二 今则西戎以叛,屡丧边兵;北虏愈强,且增岁币。国用殚竭,民力空虚,徭役日烦,率敛日重。官吏猥滥,不思澄汰;人民疾苦,未尝省察。百姓无告,朝廷不与为主,不使叛而为寇,复何为哉?               ——枢密副使富弼的上疏
材料三 对于庆历新政的失败,从古到今,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南宋人叶适认为范仲淹实施“明黜陟”(即严明官吏升降制度)“抑侥幸”(即限制侥幸作官和升官的途径)这两项失之“太猛”,以致激起“庸人”的反对;如果范仲淹改革,“先国家之常行,后庸人之重害”“势必民渐”,也许能够成功。
《宋史·范仲淹传》认为:“仲淹以天下为己任,裁削幸滥,考覆官吏,日夜谋虑兴致太平。然更张无渐,规模扩大。论者以为不可行。”所以导致新政失败。
现代史学家邓广铭认为由于范仲淹等人在推行新政过程中,几乎可以说是同心协力,和衷共济,有时还互相推崇,招致朋党之讥。本就对范仲淹等人有戒心的宋仁宗,最终下决心将范仲淹等人逐出朝廷。“所以,导致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之一,也在于他抵触了宋朝的家法”。这里的家法指朝廷对朋党的防范。
请回答:
(1)请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庆历新政的背景。  
(2)结合材料三观点及所学知识,分析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王安石上书:“理财以农事为急,农以去其疾苦,抑兼并,便趣农为急,此臣所以汲汲于差役之法也”。“免役之法,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下至单丁、女户,本来无役者,亦一概输钱,谓之助役钱。”         ——摘引自《临川先生文集》
 

材料二:他们中间的大多数和最坚强的人,却开始团结起来,互相激励,不要在这些富人面前屈服,要选出一个可靠的人作为他们的领袖……在这个时候雅典人把目光都盯在梭伦身上。他们认为,他是唯一和当时罪恶最无涉的人物;他既未曾插手于富人们的不义,也没有连累在穷人们困苦之中。因此,他们请他挺身而出,结束当前的纷争
——摘自《希腊罗马名人传·梭伦传》
(1)材料一中,王安石提出“免役之法”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该项法令产生的影响。
(2)梭伦与王安石面对的社会问题有何相似性?他们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有何不同?由此产生了怎样的不同效果?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北宋的既定政策是纵容豪强地主兼并之家肆意兼并土地,而且给予免税免役的特权。而中小地主和较富裕的自耕农,为逃避繁重的税敛和差役,有人宁愿托庇于官绅和豪强之家,伪立契约,假称土地已典卖,自己沦为佃户,实则仍在原有的土地上耕种,但要把收获物的一部分交给官绅和豪强之家。
材料二:北宋初期的纳税户,除缴纳赋税之外,还要依其户等到各级政府分轻重不同的差役。因为官绅地主、富商大贾都享有免税特权,各种差役抖落到中小地主和富裕的自耕农身上。
请回答:
北宋初期的土地和赋税政策的特点是什么?这些政策造成了哪些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王安石在变法中主要采取了哪两项措施?
梁启超认为王安石变法中有两项措施在宋代起到了近代“文明国家”的银行的作用,你认为应该是指哪两项措施?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富强”是中国历代统治者施政的重要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遥客书》
(1)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商鞅变法使秦国“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的认识。
材料二 在我们之前900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当王安石对神宗赵顼说“不加税而国用足”,他无疑的已知道可以信用贷款的办法刺激经济之成长。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2)王安石“信用贷款的办法”有哪些?
(3)有人认为王安石变法未完全做到“不加税而国用足”。请你说明理由。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王安石认为宋神宗对改革的态度是“天下事如煮羹,下一把火,又随下一勺水,即羹何由有熟也?”由此,可以断定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宋神宗               (   )

A.急功近利 B.动摇不定 C.反对变法 D.软弱无能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在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值得注意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较新提法出现在《建议》全文中。《建议》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这预示着,未来五年中国将加大投入缩小城乡差距、贫富差距,更多穷人将分享到改革果实”。分析人士说,让最广大群众充分享受到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弥合贫富和城乡差距,避免出现穷人依旧贫穷甚至更穷,富人则更富的不利局面,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中国古代,许多政治家也关注过贫富差距问题,也试图找出原因加以解决,如北宋王安石变法就已经有过这方面的尝试,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彼富宝为之则害民,今县官为之乃所以利民。青苗钱令民愿取则与之,不愿者不强焉。收获之际令以中价折纳谷麦,此乃所以救贫者之乏,息富民之贪暴也。
——《宋会要辑稿·良贷》
材料二:夫民之所以有贫富者,由其才性智愚不同。富者智识差长,忧深思远,宁劳筋骨,恶衣菲食,终不肯取债于人。故其家常有赢余,而不至狼狈也。贫者……一醉日富,无复赢余,急则取债于人,积不能偿,至于鬻妻卖子,冻馁填沟壑,而不知自悔,是以富者常借贷贫民以自饶,而贫民常假贷富民以自存,虽苦乐不均,然犹彼此相资以保其生也。
——《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
材料三:变法前,王安石提出“因天下之利以生天下之财”和“民不加赋而国用足”的理财方法。
材料四:王安石以新法害天下,引用奸邪,更张法令,驯至靖康之难,人皆咎安石为
祸首。                                                       ——《廿二史札记》
(1)材料一是什么法令?其实施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达到了怎样的效果?
(2)材料二认为造成当时贫富不均的原因是什么?而当时实际原因又是什么?
(3)王安石变法中,体现其材料三的理财方针而采取的措施还有(     )
①市易法;②募役法;③方田均税法;④农田水利法;⑤保甲法;⑥将兵法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⑥  C、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④
(4)王安石变法理财措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
A、国家与官僚地主阶级的矛盾       B、官僚地主与中小地主的矛盾
C、农民与国家的矛盾               D、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5)结合史实简要分析评论材料四的观点。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历史上多有变法运动,如“王安石变法”、“戊戌变法”。这里“法”的内涵是

A.法律 B.方法 C.制度 D.法家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王安石设想其变法的理财方针是“民不加赋而国用饶”,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有
①清查逃避土地税的“隐田” 
②向享有特权的官僚地主征收免役钱 
③寓兵于农,减少军费开支  
④向农民贷款,收取较低的利益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王安石变法中,对农民的春耕、夏种、秋播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的措施是

A.青苗法 B.农田水利法 C.方田均税法 D.均输法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王安石变法的失败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