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太和)九年,(北魏孝文帝)下诏均给天下民田:……奴婢、牛随有无以还受(露田)。……诸土广民稀之处,随力所及,官借民种莳……诸地狭之处,……乐迁者听逐空荒,不限异州他郡,惟不听避劳就逸。其地足之处,不得无故而移。……诸宰民之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更代(离职)相付。卖者坐(处罚)如律。
——《魏书·食货志》
材料三 (宋神宗)与王安石论助役事,安石辩数甚力。上曰:“无轻民事,惟艰。”安石曰:“陛下固知有是说,然又须审民事不可缓。”上曰:“修水土诚不可缓。”安石曰:“去徭役害农,亦民事也。岂特修水土乃为民事?如修水土非陛下能胜异论,则谁肯为陛下尽力?且议助役事已一年,须令转运使、提点刑狱、州县体问百姓,然后立法,法成又当晓谕百姓,无一人有异论,然后着为令,则其于民事,可谓不轻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
请回答:
(1)材料一是怎样评价商鞅变法的?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商鞅其他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措施。(6分)
(2)据材料二概括受田的主要标准。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受田在当时的作用。(6分)
(3)据材料三简述王安石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相应的改革措施。(4分)
(4)以上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据材料回答三次改革的侧重点是什么?(8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贵籴(即买米)食不利,而又加重征,而民不得无(不)取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也。
——《商君书•外内》
材料二 熙宁四年(1071年),司农寺拟定的免役法规定:废除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衙前等州、县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各州县预计每年雇役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原不负担差役的官户、女户、寺观,要按同等户的半数交纳钱,称助役钱。
熙宁五年(1072年),颁行市易法,在京城设市易务(后改为市易司),以100万贯作本,负责平价收购商人滞售的货物,赊货给商贩贩卖,也向商贩发放贷款。商贩赊货物及借款,需以财产作抵押,5人以上互保,每年纳息二分。
材料三 王安石变法手段中有一个注意的问题,就是他更多的重视商品货币的作用。……反映了宋代商品货币在社会生活中的活跃,也证明了王安石变法思想和变法举措有很大的前瞻性。
——选自马克赞《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商鞅认为农民贫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在农业和商业方面的具体做法。
(3)依据材料三指出王安石变法手段的突出特点是什么?在符合这一特点的措施中,既有成功之处,也埋伏着失败隐患。请选择两项符合上述结论的措施,并说明理由。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安石曰:“……且国用不足,非当世急务,所以不足者,以未得善理财故也。”(司马)光曰:“善理财者,不过头会箕敛尔。”安石曰:“不然,善理财者,不加赋而国用足。” 光曰:“天下安有此理?天地所生财货百物,不在民,则在官,彼设法夺民,其害乃甚于加赋!”      
——《宋史·司马光传》
(1)材料一中王安石与司马光的论战分别阐述了什么主要观点?
材料二  王安石对宋神宗说:“今所以未举事者,凡以财不足故。故臣以理财为方今先急。未暇理财而先举事,则事难济。臣固尝论天下事如弃棋,以下子先后当否为胜。又论理对以农事为急,农以去其疾苦,抑兼并,便趣农为急。此臣所以汲汲于差役之法也”。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20
⑵ 材料二王安石认为理财的关键是哪一项措施?这一措施的实行有何积极作用?
材料三

(3)观察材料三的漫画,归纳指出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新政中的农业政策曾经受到中国古代王安石变法的影响,当时的农业部长华莱士以中国古典经济学为样板开始初步的常平仓实验,国家成立了联邦剩余商品救济公司和商品信贷公司,前者出于保护消费者利益,收购过剩农产品分发给城市贫民,后者是对农场主投放信贷。据此可看出美国的农业新政主要是受王安石变法中哪些法令的影响:
①方田均税法   ②青苗法  ③募役法  ④农田水利法   ⑤市易法   ⑥保甲法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⑥ D.②⑤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王安石变法的失败说明宋朝

A.地主阶级和农民的矛盾十分激烈 B.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十分激烈
C.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十分激烈 D.各民族之间的矛盾十分激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王安石变法中,既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又使国家收入增加的措施是

A.青苗法 B.农田水利法 C.募役法 D.市易法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这表明王安石推行保甲法主要是为了

A.平息农民的反抗斗争 B.打击朝廷的腐败势力
C.巩固自己的权势地位 D.抵御辽和西夏的进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王安石变法中“市易法”规定:由政府拨出巨款设“市易务”,平价收购商贩不易脱售的货物,等到市场缺货时再卖出去 商贩可向市易务交纳抵押品或成批赊购货物,半年出息一分。下列对“市易法”的看法正确的有
①这是利用封建国家的权力干预经济     ②它限制了大商人控制和操纵市场
③它能稳定物价和调节市场             ④政府能增加国库收入

A.①②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的古代改革对推动社会进步起了推动作用,但商鞅因变法而车裂,王安石因变法而革职。由此得出的最主要结论是

A.改革有助于社会进步,但改革者不会有好结果
B.改革有风险,改革者应注意保护自己
C.改革需要改革者的奉献和牺牲精神
D.改革应对反动势力进行彻底镇压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                    ——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材料二  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当时北宋在人才选用上存在哪些弊端。
(2)材料二体现了王安石怎样的教育思想?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王安石是如何改革科举考试的?
(3)结合所学知识,王安石变法的理财措施有哪些?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纵观人类文明史,在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时期往往会出现一些影响深远的改革。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男子授露田40亩、桑田20亩;妇女授露田20亩,不授桑田。死亡者或年满70岁后免课者,露田归还国家。桑田为世业,身死不还官,桑田须种一定数量的桑、榆、枣树等。不适合种蚕桑的地方,改授麻田,男子10亩、女子5亩。露田、麻田均不得买卖,桑田也限制买卖。
材料三

材料一的图片反映了这次改革中的什么措施?实施这一措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实际上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实行的一种什么土地制度?其影响是什么?
材料三所反映的明治政府采取的措施,起到了怎样的社会作用?
通过对诸多改革的学习,我们发现很多改革往往都会涉及土地问题,试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北宋年间,面对严峻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以王安石为首的有识之士在范仲淹“精贡举”的基础上,为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就如何选拔、培养国家急需人才,展开了激烈的急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范仲淹)国家专以词赋取士,……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固当教以经济之业,取以经济之才,庶可救其不逮。
——[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四十三
材料二  (苏轼)自唐至今,以诗赋为名臣不可胜数,何负于天下,而必欲废之?
(王安石)今人材乏少,且其学术不一,……朝廷欲有所为,异论纵然,莫肯承听,此盖朝廷不能一道德故也。故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
(司马光)神宗罢赋、诗及诸科,专用经、义、论、策,此乃复先王令典,百世不易之法。但安石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令天下学官讲解。及科场程式,同己者取,异己者黜。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三十一
请回答: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范仲淹、苏轼、王安石、司马光对科举考试内容分别提出了怎样的主张?(8分)
(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司马光所学“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指的是什么?它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4分)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王安石兴学校、变科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3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选修l——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改革是推动历史不断前进的动力之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他们中间的大多数和最坚强的人,却开始团结起来,互相激励,不要在这些富人的侵害面前屈服,要选出一个可靠的人,作为他们的领袖,去释放那些已被定罪的负债者,重新分割土地,并对政治制度进行彻底的改革。
在这个时候,雅典人中最明敏的人都把眼光盯在梭伦身上。他们认为,他是唯一和当时罪恶最无牵涉的人物;他既未曾插手于富人们的不义,也没有连累在穷人们的困苦之中。因此,他们请他挺身而出,结束当前的纷争。
——《梭伦传》(摘自《希腊罗马名人传》)
材料二: (王安石)于是上万言书,以为:“自古治世……患在治财无其道尔。”……青苗法者,以常平糴本作青苗钱,散与人户,令出息二分,春散秋敛。均输法者,以发运之职改为均输,假以钱货,凡上供之物,皆得徙贵就贱,用近易远,预知在京仓库所当办者,得以便宜蓄买。……免役之法,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下至单丁、女户,本来无役者,亦一概输钱,谓之助役钱。市易之法,听人赊贷县官财货,以田宅或金帛为抵当,出息十分之二,过期不输,息外每月更加罚钱百分之二。保马之法,凡五路义保原养马者,户一匹,以监牧见马给之,或官与其直,使自市,岁一阅其肥瘠,死病者补偿。方田之法,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岁以九月,令一佐分地计量,验地土肥瘠,定其色号,分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税数。         ——《宋史》卷三百二十七
材料三 :大凡国之强弱,由人民之贫富;而人民之贫富,系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虽以人民之勉励工业与否为其胚胎,然寻其源头,未尝不赖政府政官诱导奖励之力。
——《大久保利通文书》第五卷
请同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梭伦“挺身而出”后是如何去“释放那些已被定罪的负债者”和改革“政治制度”的?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指出梭伦改革的特点。
(2)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为解决财政危机,王安石在“治财有道”的过程中采取了哪些与富商争夺利益的措施?
(3)你从三次改革的成效中得到哪些启示?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古代具有重大影响的三次变革。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和九年(公元485年)帝下诏:“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郡州,令牧守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课农桑,兴富民之本。”
材料二
     
图一 舌战群臣                    图二 皇太后的哭诉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哪一重要内容?
(2)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中涉及土地问题的规定有哪些?其作用分别如何?(王安石变法中涉及土地问题的规定的作用从总体上概括回答)
(3)材料二的两张图片反映出什么共同问题?孝文帝改革中也曾遇到类似情形,其哪一改革措施突出反映了他解决这一问题的聪明才智?从中我们能得出怎样的启示?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公元997年,宋廷岁收2200多万缗,收支相抵还余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已高达11000多万缗,收支却亏1500多万缗。在王安石变法中为解决上述危机而采取的措施有 
①青苗法  ②募役法  ③将兵法  ④更戌法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王安石变法的失败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