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变法诸措施中,实行青苗法的主要目的是
①救济农民生活 ②兴修水利工程
③鼓励开垦荒地 ④增加政府收入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 ,最根本的不同是
A.是否实现了富国强兵 |
B.是否改变原有的土地所有制 |
C.是否限制了贵族和地主的特权 |
D.是否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
王安石设想其变法的理财方针是“民不加赋而国用饶”。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有( )
①清查逃避土地税的“隐田”
②向享有特权的官僚地主征收免役钱
③寓兵于农,减少军费开支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①②③ |
《宋史·王安石传》: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上以为然......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岁以九月,令,佐分地计量,验地色好,分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税数。上引材料涉及王安石变法的法令是( )
A.青苗法 | B.募役法 |
C.市易法 | D.方田均税法 |
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最终以失败而结束,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 B.损害大地主、大官僚利益 |
C.与统治者的要求不符 | D.用人不当 |
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
A.触动了大地主、大官僚利益 | B.用人不当,新法危害百姓 |
C.保守派上台执政,坚决反对新法 | D.政令不畅,地方官僚不执行新法 |
王安石变法中的市易法
①这是利用封建国家权力干预经济 ②他限制封建大商人操控市场
③它能稳定物价和调节市场 ④政府能增加国库收入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宋仁宗时,“天下田畴半为形势(指官僚地主)所占”,对此宋代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A.均田制 | B.农田水利法 |
C.青苗法 | D.方田均税法 |
北宋王安石指出:“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则宜有商贾以资之。”他认为商业的发展“恶其盛,盛则人去本者众;又恶其衰,衰则货不通,故制法以权之,以使本盛而末衰。”这表明王安石( )
A.彻底否定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
B.主张工商农并重,协调发展 |
C.认识到了发展商业的必要性 |
D.认识到商业对充实国库的作用 |
韦骧《钱塘集》中描述:王安石变法后,“惠遍农无乏,输均役不骚,保兵知警守,吏禄绝贪饕。……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河淤开亿顷,海贾集十艘。”形成“保兵知警守”“河淤开亿顷”的主要原因是实行了( )
A.保甲法、农田水利法 | B.将兵法、方田均税法 |
C.青苗法、募役法 | D.免役法、更戍法 |
王安石认为宋神宗对改革的态度是“天下事如煮羹,下一把火,又随下一勺水,即羹何由有熟也?”由此,可以断定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A.宋神宗急功近利 | B.宋神宗反对变法 |
C.宋神宗动摇不定 | D.宋神宗软弱无能 |
王安石“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格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监司无监察之人,守将非选择之吏,转徙之亟,既难于考绩,而游谈之众,因得以乱真。……农民坏于差役,……又不为之设官,以修其水土之利。兵士杂于疲老,而未尝申敕训练,又不为之择将而久其疆场之权。……其于理财,大抵无法。故虽俭约而民不富,虽勤忧而国不强。”(《续资治通鉴》)王安石为改变这些现状采取的措施有
①改革科举考试 ②实行将兵法 ③实行农田水利法 ④实行募役法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庆历新政的内容不包括
A.严格官吏升迁、考核制度 |
B.限制官僚子弟及亲属“恩荫”做官 |
C.改革贡举制,令州县立学 |
D.设明法科,专考律令、断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