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史书文献和文学作品,都是重大改革的历史见证和补充说明。回答下面试题
《史记》记载:“(秦)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资治通鉴》记载道:“秦被甲百万。山东之士被甲蒙胄以会战,秦人捐(除去)甲徒(空)褐以趋敌,左挈人头,右挟生虏。” 这从侧面印证了商鞅变法的哪一项内容 ( )
A.连坐法 | B.奖励军功 | C.奖励耕织 | D.重农抑商 |
雅典的改革家梭伦曾留下诗作:“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有优势。”“我制定法律,不分贵贱,一视同仁。”这反映了改革家的一种怎样的改革指导思想 ( )
A.中庸和不偏不倚 |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C.全面维护贵族利益 | D.极力维护平民利益 |
“惠遍农无乏,均输役不骚。保兵知警守,吏禄绝色饕”该诗赞扬的是 ( )
A.商鞅变法 | B.孝文帝改革 | C.王安石变法 | D.戊戌变法 |
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与商鞅变法相比,相似之处是
A.改革科举选拔制度 | B.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
C.改制地方行政区划 | D.改变土地所有制度 |
司马光评价王安石变法时说:“中户以下大抵乏食……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鞭笞缧绁唯恐不迨。”司马光的说法
A.完全是保守势力的政治攻击 |
B.实事求是地反映了现实问题 |
C.既是政治攻击也反映了客观问题 |
D.只是代表了其个人的偏见 |
王安石说:“今人材乏少,且其学术不一,……朝廷欲有所为,异论纷然,莫肯承听,此盖朝廷不能一道德故也。故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变。……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由此可见他( )
A.主张儒佛合一 | B.抨击当朝统治 |
C.抨击科举制度 | D.注重经义策论 |
下面四幅漫画,形象生动的反映了王安石变法的一些情况。读图回答16—17题
从图中你获得的历史信息是( )
①变法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
②有些反对变法的人混入变法队伍,出现用人失当问题
③新法的某些措施如保甲法,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④变法引起了北宋天下大乱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② |
其中导致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关键因素是上题中的(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我国的古代改革对推动社会进步起了推动作用,但商鞅因变法而车裂,王安石因变法而革职,张居正因变法而死后被抄家。由此得出的最主要结论是
A.改革有助于社会进步,但改革者不会有好结果 |
B.改革有风险,改革者应注意保护自己 |
C.改革需要改革者的奉献和牺牲精神 |
D.改革应对反动势力进行彻底镇压 |
王安石变法力图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A.北宋政府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矛盾 | B.封建国家与大官僚、大地主的矛盾 |
C.中央政权与地方政权的矛盾 | D.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
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
A.大力抑制土地兼并 | B.纵容土地兼并以便于筹集军费 |
C.准备搜刮百姓以抗辽 | D.减轻人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 |
王安石变法中的市易法规定:由政府拨出巨款设市易务,平价收购不易脱售的货物,等到市场缺货时再卖出。商贩可向市易务交纳抵押品或成批赊购货物,半年出息一分。下列对市易法的看法正确的有
①这是利用封建权力干预经济 ②它限制大商人控制操纵市场
③它能稳定物价和调节市场 ④政府能增加国库收入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改革是人类历史上发展的一曲不朽旋律。下列关于改革的说法和认识正确的是
①改革就是要彻底的革除旧的、传统的一切东西
②改革所采用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和平的方式
③改革是统治者希望通过和平的、没有暴力的方式来完善社会制度并巩固自己的统治
④改革中也充满了复杂性、多样性与艰巨性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③④ | D.②③ |
《梦溪笔谈》记载:“皇佑(宋仁宗年号)二年,吴中人饥,殍瑾枕路。是时范文正(范仲淹,字希文)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粮食),为术甚备……义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人兴十木之役。’丁是诸寺工作鼎兴。”范仲淹的救灾措施的主要特点是
A.救济与“以工代赈”相结合 | B.鼓励百姓生产,实行自救 |
C.宣传佛教,要求百姓忍耐 | D.政府无偿救济,力求社会公平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法)都或多或少地收到了成效:农田水利法的推行,不但使各地都大量兴建疏浚了陂塘堤堰等水利灌溉工程,而且修治河北诸河,使其大致都能循河道流行,所出“退滩地”及用河中泥沙溉淤的土地多达四万余顷………。每年增收的谷物也达数百万石。……募役法的推行和差役法的废除,使得一大批“力田之民,脱身于公”,回到农业生产岗位上去,使尽可能多的人能够“尽其力”,自然也就使得尽可能多的土地能够“尽其利”。 ——摘编自邓广铭《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
材料二 监开封安上门的郑侠是王安石一手提拔的,入京任职时曾对安石直言青苗、免役、保甲、市易诸法的弊病,安石不答。……变法派中,除王安石个人操守尚无非议,吕惠卿、曾布等,个人品质多有问题,有的当时就被视为小人。陆佃向王安石反映放青苗的官吏收受贿賂,但变法派竟以“私家取债,亦须一鸡半豚”,放纵新法执行中的腐败。
一摘编自黎东方《细说中国历史丛书》
(1)根据材料一说明王安石变法取得了哪些成效。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