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
——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材料二 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官言事书》材料三 据说美国罗斯福执政时,国内发生了经济危机,闻知中国历史上有一套调节物价的方法,有人介绍说是王荆公的新法。……抗战时期,美国副总统华莱士来华访问,在兰州甫下飞机,印向国府派去的欢迎大豆提起王安石来,深表钦佩之忱。
——钱穆《国史大纲》
(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当时北宋在人才选用上存在哪些弊端。
(2)材料二体现了王安石怎样的教育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王安石是如何改革科举考试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政府为什么重视王安石?(4分)王安石变法与罗斯福新政中各有哪些调节物价的措施?(4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宋苏轼指责王安石推行的某项举措使得“坊郭等第之民,与乡户均役;品官形势之家,与齐民并事”。这一变法法令是

A.青苗法   B.募役法   C.市易法   D.方田均税法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仁宗之世,契丹增币,夏国增赐,养兵西陲,费累百万。
——《宋史》
材料二 陛下(宋神宗)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数千百事,……其议论最多者,五事也:一曰和戎;二曰青苗;三曰免役(也称募役);四曰保甲;五曰市易……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市易之法成,则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
——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
材料三 (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
——苏辙《栾城三集》  
材料四 (司马光)请更张新法,曰:“……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遂至民多失业。……敛免役钱,宽富而困民,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
——《续资治通鉴长篇》
请回答:
(1)北宋“积贫”原因,除材料一涉及的以外,还有重要的一项是什么?(2分)
(2)王安石变法针对“积贫”采取的措施,除材料二中提及的以外,还有哪两“事”?依据材料二,概括王安石变法取得的成效。(8分)
(3)依据材料三、四,指出王安石“新法”遭到废除的原因。(6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王安石变法期间,“盗贼比之昔时,十减七八”,这种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保马法 B.将兵法 C.保甲法 D.军队精简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假设你生活在宋神宗熙宁三年,若参加科举考试,怎样才能被录取

A.背诵诗赋词章 B.学习“四书五经”
C.联系实际,学习经义策论 D.依靠“恩荫”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范仲淹改革与王安石变法的相同之处不包括   

A.改革背景相同 B.改革措施相同 C.改革性质相同 D.改革结果相同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意图是  

A.进一步削弱地方割据势力
B.改革科举选拔人才
C.增加国家军事力量,抵制少数民族侵扰
D.解决中央财政困难,实现富国强兵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王安石在《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中说:“朝廷每一令下,其意虽善,在位者犹
不能推行,使膏泽加于民,而吏辄缘之为奸,以扰百姓。”针对北宋中期的这种情况,范仲淹在改革中采取的措施是

A.改革考试制度 B.改革学校制度
C.改革官僚制度 D.改革军事制度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古代历史上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改革,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值得我们今天去借鉴和重新认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剑桥中国秦汉史》认为,“不管人们是否佩服秦的成就,但必须承认这个成就:它在质和量的方面都大大的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以致它可以名之为‘革命’------”
材料二 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材料三 今介甫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 
――司马光《家传集》
(1)阅读材料一,从社会转型角度看,秦所取得的“大大的改变了中国面貌”的“成就”主要指什么?请以孝公时期商鞅变法中的若干具体措施为例,简要分析这些决策与“成就”之间的关系。
(2)材料二体现了王安石怎样的教育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王安石是如何改革科举考试的?
(3)材料三中王安石针对“士、兵、农、商”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每项各举一条)?
(4)从原因角度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主要不同点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王安石上书:“理财以农事为急,农以去其疾苦,抑兼并,便趣农为急,此臣所以汲汲于差役之法也”。“免役之法,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下至单丁、女户,本来无役者,亦一概输钱,谓之助役钱。”         ——摘引自《临川先生文集》
 

材料二:他们中间的大多数和最坚强的人,却开始团结起来,互相激励,不要在这些富人面前屈服,要选出一个可靠的人作为他们的领袖……在这个时候雅典人把目光都盯在梭伦身上。他们认为,他是唯一和当时罪恶最无涉的人物;他既未曾插手于富人们的不义,也没有连累在穷人们困苦之中。因此,他们请他挺身而出,结束当前的纷争
——摘自《希腊罗马名人传·梭伦传》
(1)材料一中,王安石提出“免役之法”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该项法令产生的影响。
(2)梭伦与王安石面对的社会问题有何相似性?他们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有何不同?由此产生了怎样的不同效果?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北宋的既定政策是纵容豪强地主兼并之家肆意兼并土地,而且给予免税免役的特权。而中小地主和较富裕的自耕农,为逃避繁重的税敛和差役,有人宁愿托庇于官绅和豪强之家,伪立契约,假称土地已典卖,自己沦为佃户,实则仍在原有的土地上耕种,但要把收获物的一部分交给官绅和豪强之家。
材料二:北宋初期的纳税户,除缴纳赋税之外,还要依其户等到各级政府分轻重不同的差役。因为官绅地主、富商大贾都享有免税特权,各种差役抖落到中小地主和富裕的自耕农身上。
请回答:
北宋初期的土地和赋税政策的特点是什么?这些政策造成了哪些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王安石在变法中主要采取了哪两项措施?
梁启超认为王安石变法中有两项措施在宋代起到了近代“文明国家”的银行的作用,你认为应该是指哪两项措施?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
--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材料二 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当时北宋在人才选用上存在哪些弊端。
(2)材料二体现了王安石怎样的教育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王安石是如何改革科举考试的?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宋开国时,设官分职,尚有定数,其后荐辟之广,恩荫之滥,杂流之猥,祠禄之多,日增月益,遂至不可纪极。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有司言:减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人。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也。
——[清]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二 今则西戎以叛,屡丧边兵;北虏愈强,且增岁币。国用殚竭,民力空虚,徭役日烦,率敛日重。官吏猥滥,不思澄汰;人民疾苦,未尝省察。百姓无告,朝廷不与为主,不使叛而为寇,复何为哉?……
——枢密副使富弼的上疏
材料三 
对于庆历新政的失败,从古到今,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
南宋人叶适认为范仲淹实施“明黜陟”(即严明官吏升降制度)“抑侥幸”(即限制侥幸作官和升官的途径)这两项失之“太猛”,以致激起“庸人”的反对;如果范仲淹改革,“先国家之常行,后庸人之重害”“势必民渐”,也许能够成功。
《宋史·范仲淹传》认为:“仲淹以天下为己任,裁削幸滥,考覆官吏,日夜谋虑兴致太平。然更张无渐,规模扩大。论者以为不可行。”所以导致新政失败。
现代史学家邓广铭认为由于范仲淹等人在推行新政过程中,几乎可以说是同心协力,和衷共济,有时还互相推崇,招致朋党之讥。本就对范仲淹等人有戒心的宋仁宗,最终下决心将范仲淹等人逐出朝廷。“所以,导致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之一,也在于他抵触了宋朝的家法”。这里的家法指朝廷对朋党的防范。
请回答:
(1)请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庆历新政的背景。
(2)结合材料三观点及所学知识,分析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北宋中期出现了严重的财政危机、政治危机和边防危机。面对严峻的形势,社会要求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但官僚集团内部存在着巨大的分歧,在1068年底前后,王安石与司马光展开了一场针锋相对的争论。
(王)安石曰:“……且国用不足,非当世急务,所以不足者,以未得善理财故也。光曰:“善理财者,不过头会箕敛尔。”安石曰:不然,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足。”光曰:“天下安有此理?天地所生财货百物,不在民,则在官,彼设法夺民,其害乃甚于加赋!”
——《宋史·司马光传》
材料二  元佑元年(1086年)王安石去世,司马光曾说:“介甫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方今……不幸谢世,反复之徒必诋毁百端,……朝廷宜加厚礼,以振浮薄之风。”
——司马光《与吕公著书》
请回答:
(1)读材料一,概括王安石与司马光论战的观点。
(2)读材料二,司马光是如何评价王安石的?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王安石说:“恩泽子弟,痒序不教之以道艺,官司不考问其才能,父兄不保任其行义,而朝廷辄以官予之,而任之以事。”为此,他采取的改革措施是(    )

A.扩大宋朝政权的基础 B.恢复汉朝时期实行的察举制
C.改革科举制 D.整顿太学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王安石变法的失败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