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北魏孝文帝变法,尚文明,魏国以治,此变而得者也。商鞅变法,废孝弟(悌)仁义,秦先强而后促。                              ——张之洞《劝学篇·变法第七》
请回答:(1)张之洞对北魏孝文帝改革持怎样的看法?结合史实说明张之洞的观点。
(2)同商鞅变法相比,孝文帝改革各顺应了什么历史潮流?两次改革从社会转型角度又有何相同之处?
(3)历史上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鲜卑民族消失了,鲜卑文明是不是也彻底消失在历史的烟雾中? 为什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比较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下列评述正确的是

A.都把土地分配给农民,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B.都完善地方政权机构,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C.都推行汉化政策,缓和民族矛盾
D.前者遭到旧贵族的反对,后者得到旧贵族的支持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社会进程的发展来看,其最主要表现是

A.改变了单一的生活方式 B.加速了民族间的融合
C.增强了国家综合国力 D.促进了封建化进程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魏时期,“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孝文帝即位后却纷纷“始返旧墟”,其主要原因是

A.均田制的推行 B.民族融合的加深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社会风俗的变化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与北魏均田制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将全国土地重新分配给农民 B.将政府掌握的无主土地归农民所有
C.将地主多占的土地分配给农民 D.获得土地的农民承担租、调和徭役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今中外的改革都把移风易俗作为革新的重大举措。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类文明史图鉴丛书》

图一 北魏文官汉服俑                  图二 孝文帝出行
材料二 明治政府颁布法令:官员礼服为西式礼服,提倡人们穿西装;为使日本人长得更高天皇下达食牛肉的敕令。欧式砖瓦建筑不断兴建;有轨马车、人力车、火车成为人们新的交通工具……。
材料三
“天下积弱之本,则必自妇人不学始”                 ---梁启超
“缠足之大恶,将不惟忘其国,又以亡其种类”         ---谭嗣同
请回答:
(1)通过材料一中的服饰,你获得的最重要的历史信息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日本了什么政策?
(3)材料三反映出维新变法运动中什么主张?
(4)结合上述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归纳说明为什么许多重大改革都把移风易俗作为革
新的重大举措?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是北魏孝文帝推行的一项改革措施,孝文帝推行该项措施的主要意义在于:

鲜卑姓
拓拔
拔拔
丘穆陵
步六孤
贺赖
独孤
汉姓

长孙




 
A. 变鲜卑贵族为汉族地主            B. 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过程 
C. 改鲜卑人为汉人                  D. 消灭了鲜卑陋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史书曾称颂孝文帝时代“肃明纲纪,赏罚必行,肇革旧轨,时多奉法”(《魏书·良吏传序》)。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整顿吏治,实行俸禄制 B.移风易俗 C.实行均田制 D.迁都洛阳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促使北魏实行均田制的根本原因是

A.民族融合的需要 B.汉族地主的建议 C.巩固统治的需要 D.先进经济形态的吸引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魏书·高祖纪》记载:“诏曰:‘今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因饥馑以弃业,或因灾贫而流亡。仓廪不足,租调难持,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为改变这一局面,孝文帝推行的改革措施是

A.设立三长制 B.迁都洛阳 C.推行均田制 D.实行租调制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商鞅变法时规定“五家为一伍,两伍为一什,什伍之内,各家相互纠察。”北魏孝文帝改革也规定“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设一党长。”两者的共同作用是

A.健全了地方基层组织 B.有利于中央集权加强
C.抑制了土地兼并现象 D.延续了地方传统文化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中国古代史上,民族融合的主要历史作用是促进了(   )

A.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B.游牧民族农业化
C.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巩固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李在图书馆翻阅有关孝文帝改革的古籍时,看到一句话:“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小李觉得这应该是改革前的北魏社会状况。请问,孝文帝改革中改变了这一状况的措施有(   )
①均田制  ②三长制  ③整顿吏治   ④改穿汉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在这一"田"制下                                                          (    )

A. 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 B. 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
C. 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 D. 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孝文帝改革就其深度、广度和影响而言,可与商鞅变法相媲美。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东方文化较高诸邦,……以受古代文化之积染既深,种种因袭牵制,改革非易,……秦人在文化上之历史,较之东方诸国,亦远为落后,故转得为种种之创新。其实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 
--马非百《秦集史》
材料二 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柢,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国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其于制度,亦多所厘定。   一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材料三 北魏在中原建立以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如何处理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其中包含如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汉族的文化问题。是继续保存拓拔氏旧的社会制度和旧有的文化习惯,还是捐弃旧俗,接受先进的文化,在新的历史环境中获得新生,北魏的统治者必须作出抉择。  
--白寿彝《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这些条件使秦国变法呈现怎样的特点?
(2)据材料二,归纳孝文帝"迁都"对改革的作用。从材料看,孝文帝"改革之心"坚定的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三,与商鞅变法相比,孝文帝改革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改革效果的基本因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孝文帝改革的评价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