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朱元璋当上皇帝后,对孟子的主张都大为恼火,一怒之下要把孟子像从孔庙里迁出。请设想一下,使孟子的那一主张使他大广其火 ?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独乐乐,孰如与民同乐”
C.“自古凡帝王者皆贼也”
D.“人皆可以为尧舜”
来源: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论语》记载:“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表明孔子治理国家的理念是

A.维护周礼 B.实行仁政
C.强调教化 D.为政以德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 “国之所以强者,政也,主所以尊者,权也”“明主之国,有贵臣,无重臣”“欲为其国,必伐其聚(打击结党拉派,聚议朝政者)”
——《韩非子》
材料二  建立任何一类制度的唯一办法……是成立一个君主政府,因为那里的人民的道德如此彻底败坏,以致法律无力去约束他们,这就有必要由一位皇族去建立具有完全的与绝对的某种最高权利,这个最高权力像野马口中带上‘口嚼’,才可以羁勒住它那过分的野心和严重的道德败坏……必须理解:一位君主,尤其是一位新的君主,不能够实践那些被认为是好人应作的所有事情,因为他要保持国家,常常不得不背信弃义,不讲仁慈,悖乎人遂,违反神道。
——马基雅维利《君主论》
材料三 马克思曾经肯定马基雅维利(1469—1527年)及其后一些近代思想家在国家观上摆脱神学的束缚说,他们“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了,他们都是从理性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出国家的自然规律。”
——潘汉典《君主论》译序
回答:
(1)材料一的作者处在什么样的时代,材料反映了他的什么思想? 
(2)材料二的作者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当时的欧洲正在进行着一场什么样的运动?这场运动的核心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一、二,概括马基雅维利和韩非子的思想的共同点是什么?
(4)根据材料三,马克思认为马基雅维利的思想的最大的进步意义在哪?这一进步思想韩非子具备吗?请举一列说明?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几年,“达人”成为热门词语,有人考证该词最早见于《论语》“己欲立而立人(立人:使他人站得住),己欲达(达:通达事理)而达人”,下列言论与此观点有直接关联的是(    )

A.“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B.“过犹不及”
C.“仁者爱人” D.“有教无类”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人曰:“故圣人之为衣服,适身体,和肌肤而足矣,非荣耳目而观愚民也。”这句话体现的思想主张是(  )

A.革新 B.仁爱 C.齐物 D.节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春秋战国时期,儒道争锋,儒墨争雄,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这种“争”从根本上讲是(  )

A.对国家统治权的争夺 B.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
C.对社会发展的规划之争 D.学术思想与智慧的创新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历史上,人人都按照自己心目中的孔子形象,走近孔子、理解孔子,上 述图片就是这种现象的反映。除此之外,孔子的形象纷繁复杂:战国孟子的兼济天下、民贵君轻的孔子;西汉董仲舒的尊奉君主、上感天机的空子;宋朝理学家的半日静坐、半日读书的孔子;明朝心学家的知行合一、灭心中贼的孔子;近代康有为的大同主义的孔子;李大钊的历代专制之护符的孔子;鲁迅设想孔子因到处奔波,饮食 不定,还要生许多人的气,八成会害胃病……
从图片或文字材料中,任选一种孔子形象进行解读。(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言之成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  )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     ②思想控制的加强
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

A.②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他所指的“礼”是指(      )

A.周礼 B.和谐的人际关系
C.礼貌待人 D.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春秋时期士人曹刿有“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之说;战国时期的策士冯谖寄食于贵族孟尝君门下,为发泄心中的不满弹铗而歌“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孟子则把“七十者可以食肉”视为惠民德政。这表明当时

A.儒家学派规劝贵族实践仁政思想
B.士阶层不被各诸侯国统治者重用
C.分封制强化的等级观念依然存在
D.经济落后滞缓了分封制度的瓦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这反映了(  )

A.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 B.士人轻视功名利禄
C.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 D.忠君思想已经形成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们多以通俗的小故事来阐明他们的核心思想。“郑人买履”和“守株待兔”的典故应出自( )

A.道家 B.墨家 C.法家 D.儒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1年10月1日,中国古代先贤孔子行教画像以全新“作揖行礼”的动画形式亮相美国纽约时报广场,将中华文化的谦谦君子之风传递给世界。与孔子这一形象所代表的理念相吻合的是(    )

A.“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
B.“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
C.“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
D.“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韩非子》:“人主之患在于信人。信人则制于人。人臣之于其君非有骨肉之亲也,缚于势而不得不事也。故为人臣者窥觇其君心也,无须臾之休,而人主怠傲处其上,此世之所以有劫君弑主也。”材料观点
①建立在性恶论基础上                ②认为君臣之间无信任可言
③为君主专制出谋划策                ④成为君权神授的思想来源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著名历史学家夏曾佑认为;“中国之有周人,犹泰西(泛指西方国家)之有希腊。”他这样说的依据可能是

A.周和希腊政治制度相同 B.双方分别奠定中西文化基础
C.东、西方文化同时形成 D.当时东、西方文化交流频繁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