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道,“在今日,工业的霸权带来商业的霸权,在真正的手工制造业时期,却是商业的霸权带来工业的优势。当时殖民制度所起的主要作用即由于此。”下列史实不能佐证马克思观点的是( )
A.荷兰在17世纪上半叶成为“海上马车夫” |
B.早期殖民扩张促进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 |
C.19世纪中叶,英国成为世界霸主 |
D.“日不落帝国”建立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生 |
1898年1月的一天,在总理衙门西花厅,总理大臣李鸿章、翁同龢、荣禄等对康有为进行问话。康有为把荣禄驳得哑口无言,气得荣禄中途退场。这种现象说明的本质问题是( )
A.变法图强是大势所趋 |
B.顽固势力势单力孤 |
C.维新变法已深入民心 |
D.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
今天日本人的姓氏中,大部分是明治时期新起的,其中和地理有关的田中、山下、河上等姓很多,盐田、鸟饲、猪狩等姓则源于生产劳动。这些姓氏的出现,主要与明治维新的哪条措施有关( )
A.“废藩置县” |
B.废除封建身份制度 |
C.“殖产兴业” |
D.“文明开化” |
下列是生活在德川幕府统治时期的一名武士,他可能从事的活动有( )
①在京都杀死一名平民,但没受惩罚
②他迫于生计,不得不经商
③他参与了“尊王攘夷”活动
④他被废除了佩刀的特权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秦国在正式变法前,秦孝公主持就是否变法问题进行争论,商鞅针对当时守旧势力的观点进行针锋相对的辩驳,下列观点属于他的是( )
A.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 |
B.民贵君轻 |
C.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 |
D.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中写道:14世纪以后,“欧洲则组织起在世界各地从事贸易活动的合股公司……这些合股公司是无与伦比的,因为他们所具有的合股性质限定了投资者的责任,使投资所起的作用与经营管理的职责相分离”。材料反映了( )
A.新航路开辟后的“商业革命” |
B.新航路开辟后的“价格革命” |
C.公司的出现导致了早期的殖民扩张 |
D.公司主要出现在意大利 |
马丁·路德这样描述他在奥古斯丁修道院塔楼的“福音体验”:“我夜以继夜地思索上帝公义的问题,直到我看出它与‘义人必因信得生’的关系。不久我便明白‘上帝的公义’真正指的是上帝以恩典和怜悯使我们因信称义。” 马丁·路德“福音体验”的重大意义在( )
A.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
B.使人们获得精神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
C.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觉 |
D.使宗教神权、专制王权和贵族特权遭到沉重打击 |
《季羡林说和谐人生》一书说:自古以来,中国就主张“和谐”……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下列不能佐证这一说法的( )
A.孔子主张“仁者爱人” |
B.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
C.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D.商鞅主张“有道之国,务在弱民” |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以人文主义的精神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下列说法能反映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精神内涵的是( )
A.“赎罪券可以使人的原罪得到赦免” |
B.“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
C.“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
D.“上帝的救赎使人得救” |
先秦诸子站在不同立场,提出了多种形态的国家起源论。有先秦学者认为原初民始生之时,人各持己义,“天下之乱也,至如禽兽然,无君臣上下长幼之节,父子兄弟之礼,是以天下乱焉。……是故选择天下贤良、圣知、辩慧之人,立以为天子,使从事乎一同天下之义。”材料体现的是( )
A.老子的“自然生成”说 | B.荀子的“止争息乱”说 |
C.墨子的“除乱尚同”说 | D.孟子的“与民教化”说 |
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却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作者主观看法,这被称为“春秋笔法”。 对孔子这种做法认识正确的是( )
A.所作《春秋》不足为信 | B.孔子力图废除分封制度 |
C.是对“礼崩乐坏”的反应 | D.制约了当时的诸侯争霸 |
蔡元培在1916年说:“满洲政府,自慈禧太后下,因仇视新法之故,而仇视外人,遂有义和团之役,可谓顽固矣。”在此蔡元培认为,义和团运动
A.与现代化进程相悖 | B.主要由民族矛盾引起 |
C.是维新变法的继续 | D.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
《国家强盛之道:怎样做大国》一书指出:“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以粗略的线条勾勒,那就是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然后发展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最后到达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这一发展轨迹( )
A.始于第一次工业革命 |
B.因国家军事实力而转移 |
C.始终受益于殖民扩张 |
D.最终改变了欧洲的传统地位 |
“圣经的核心信息是,天地之主上帝在这个世界上活动,要使人性摆脱一切危害人生的东西,最终完全实现他要给自己的子女即人类的一切力量与欢乐。”材料对圣经的认识体现了( )
A.人文主义 | B.因行称义 |
C.信仰得救 | D.理性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