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司母戊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
B.它是商代青铜器的代表作 |
C.属于饮食品 |
D.属于礼器 |
唐代,尚书省之下设有工部,“掌天下百工、屯田、山泽之政令”。工部之下又设有工部司,“掌经营兴造之众务,凡城池之修浚、土木之缮葺、工匠之程式,咸经度之”。由此可见在唐代( )
A.尚书省是三省之中最重要的部门 |
B.官营手工业在手工业中处于垄断地位 |
C.手工业行业和种类已经非常繁杂 |
D.尚书省是官营手工业的最高政务部门 |
据考古发现,商朝的青铜器主要是礼器,专用于王室、贵族的典礼、祭祀等重要活动。青铜器物的大小、形制和数量,是器主人等级身份和政治地位的象征。青铜器上还铸有浅浮雕的动物纹饰,商代人相信,这些动物能帮助他们与祖先或神灵沟通,以庇佑其在世间的权力和财产。由此可见( )
A.商代的青铜器制造业极其发达 |
B.商代礼乐制度已经很完备了 |
C.青铜器是王室、贵族重要的生活用品 |
D.青铜器是研究商代政治制度的重要文物 |
《汉书·周勃传附子亚夫传》云:“亚夫子为父买工官尚方甲楯五百被可以葬者。取庸苦之,不与钱。庸知其盗买县官器,怨而上变告子,事连污亚夫。”材料信息主要反映的是( )
A.工官工场的产品不允许作为商品出售 |
B.西汉极力压制民间商业发展 |
C.工官工场产品技术水平最高 |
D.工官工场以生产奢侈品为主 |
北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记载:“赡(人名)初造墨,遇异人传和胶法。……赡死,婿董仲渊因其法而加胶,墨尤坚致,恨其即死,流传不多也。”这表明当时民间手工业( )
A.开始超越了官营手工业 |
B.手工技术传承具有封闭性 |
C.在官府压制下艰难发展 |
D.产品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 |
《景德镇陶录》记:“唐武德中,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于世昌南镇瓷名天下”。《江西通志》载:“景德镇……水土宜陶。宋景德中始置镇,因名”。材料反映了( )
A.唐时瓷都景德镇已驰名天下 |
B.陶玉身份为官营手工业者 |
C.该产品工艺精美畅销海内外 |
D.陶玉追求产品的知名度 |
钧窑瓷器被人们称为“国之瑰宝”,在宋代五大名窑中,以“釉具五色,艳丽绝伦”而独树一帜。该瓷窑最有可能属于( )
A.民营手工业 | B.家庭手工业 |
C.官营手工业 | D.工场手工业 |
“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自南宋开始流传。至明清时期,“三日不见赣粮船,市上就要闹粮荒。”导致明清时期苏杭地区市场上出现严重“粮荒”的主要原因是( )
A.江南人口的持续增加 |
B.手工业和商品经济发展 |
C.京杭大运河运输功能的丧失 |
D.太平天国运动对农业的破坏 |
中国古代每一个历史时期,都会有某种手工艺品代表该时期手工业的最高水平,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商周/铁器—唐宋/陶器—明清/瓷器 |
B.商周/漆器—唐宋/青铜器—明清/瓷器 |
C.商周/青铜器—唐宋/瓷器—明清/棉布 |
D.商周/玉器—唐宋/漆器—明清/玻璃 |
江浙地区,唐宋时期“所种惟稻”,明朝中后期“郊原四望,遍地皆棉”。这种变化造成的影响是( )
A.重农抑商政策被废除 | B.民众衣食结构彻底改变 |
C.导致生态环境遭破坏 | D.农村经济结构有所调整 |
在灌钢法的发明为世界冶炼技术做出划时代贡献的同时,制瓷业中的新品种在逐步走向成熟,为后期瓷器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这一品种是( )
A.白瓷 | B.青瓷 | C.秘色瓷 | D.青花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