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记载:“天子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这表明
A.我国官营手工业起源很早 |
B.西周天子善于手工制作 |
C.西周手工业者职业世袭 |
D.西周手工业分工细致 |
明清时期,江南部分地区城市手工业.商业发展较快,如松江的棉纺业发达.景德镇的陶瓷业发达.佛山的冶铁业发达.汉口的长江商品转运码头较繁忙。与这些经济现象相关,产生了一股具有批判色彩的思潮。其中,最能从本质上体现时代发展要求的是( )
A.强调人欲的合理性 | B.批判君主专制 |
C.主张“经世致用” | D.提出“工商皆本” |
《汉书》叙述了西汉一朝的历史,下列内容中不可能出自该书的是
A.王国问题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 B.人们烧出成熟的青瓷 |
C.丝绸之路开辟 | D.城市功能以政治和军事为主 |
中国的瓷器以其巧夺天工的工艺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中世纪以来,欧洲兴起了一股收藏中国瓷器的热潮。下列是欧洲某收藏家的三个典型藏品,请判断这位收藏家可能生活的时代不早于中国的 ( )
A.唐朝 | B.元朝 | C.明朝 | D.清朝 |
下列关于冶铁业的供风形式,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自然通风 ②以水力作动力鼓风 ③蓄力马排鼓风 ④人力皮囊鼓风
A.①④③② | B.①②③④ | C.①③②④ | D.④③②① |
史书中关于“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的记载直接反映了景德镇制瓷业中
A.规模大,分工极细 |
B.与传统官办手工工厂相比发生了质的变化 |
C.机器生产形成并发展 |
D.工艺粗糙,效率低下 |
《中国经济制度史论》中说:“中国传统手上业各大部门都曾有过工场雇佣工人操作生产的记载,唯独棉纺织业没有任何手工工场的确切报道”。古代社会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A.家庭作坊对规模生产的阻碍 | B.外来棉纺织品的强有力竞争 |
C.棉花传入中国的时间比较晚 | D.历代政府都禁止棉花的私营 |
西周早中期,大量青铜器豪华精美、端庄厚重,礼乐器众多。战国中晚期,大量青铜器风格朴素、注重实用,日用器更普遍。这反映了( )
A.长期的战乱使青铜铸造业衰落 |
B.战国时期的改革废除了礼乐制度 |
C.铁器推广使青铜器的需求减少 |
D.战国时期贵族政治经济实力下降 |
1985年,一艘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沉船被发现,船上载有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该船沉没时间最早应为
A.北宋中期 | B.元末明初 |
C.明末清初 | D.鸦片战争时期 |
某地发现一座古墓,考古人发掘出的随葬文物有以下物品,请判断此古墓的大致年代
①丝织品②景德年间瓷罐③唐三彩④哥窑瓷瓶⑤珐琅彩
A.唐朝 | B.北宋 | C.南宋 | D.清朝 |
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载:“通身度长一丈六尺,隆起花楼,中托衢盘,下垂衢脚,对花楼下堀坑二尺许,以藏衢脚,提花小厮坐立花楼架木上,机末以杠卷丝,中用叠助木两枝,直穿二木,约四尺长,其尖插于筘两头。”材料中的生产工具主要用于( )
A.制瓷 | B.冶金 | C.纺纱 | D.织锦 |
下列瓷器是古代中国陶瓷业发展历程的缩影,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 B.②①③④ |
C.①④②③ | D.①③④② |
《欧洲瓷器史》第一章提到:(明清时期,欧洲)“银器、精陶和其他器皿,被送到中国作为瓷器模型之用,以致中国提供到欧洲市场上的瓷器也包括了地道的欧洲风格的器皿”。这段材料主要说明
A.欧洲普遍采用中国的制瓷技艺 |
B.明清官窑瓷器大量投放市场 |
C.政府对官瓷的工艺水平要求越来越高 |
D.中国传统手工业发展受世界市场影响 |
明朝中期,苏州东城“比屋皆工织作”,杭州成东北“机杼之声,比户相闻”,这反映了( )
A.民营丝织业的兴盛 | B.官营丝织业的兴盛 |
C.民营丝织业的形成 | D.官营丝织业的形成 |
中国古代的纺织技术产生于新石器时期。纺织业所用的主要原料先后是
①丝 ②麻 ③棉
A.①②③ | B.②①③ | C.②③① | D.③①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