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随着农业的发展,古代中国手工业也不断发展、壮大起来,但封建政府往往控制得比较严格,并逐渐形成了手工业的第一大经营形态,即官营手工业。同时,还用“工官”、“匠户”等制度给予加固。这一切,极大地压抑了民间手工业的发展以及手工业行内技术的不断创新。以下对题干关于“古代中国手工业”描述的理解和认识,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A.官营手工业垄断优秀工匠,控制最好原料,发展较好 |
B.官营手工业往往代表了同时期国内手工业的最高水平 |
C.古代中国手工业经营形态较多,尤以官营手工业著名 |
D.官营手工业的经营形态,很大程度上阻碍手工业发展 |
明清时期,民众的主要衣料是
A.麻布 | B.丝绸 | C.毛织品 | D.棉布 |
唐代,尚书省之下设有工部,“掌天下百工、屯田、山泽之政令”。工部之下又设有工部司,“掌经营兴造之众务,凡城池之修浚、土木之缮葺、工匠之程式,咸经度之”。由此可见在唐代
A.尚书省是三省之中最重要的部门 | B.尚书省是官营手工业的最高政务部门 |
C.手工业行业和种类已经非常繁杂 | D.官营手工业在手工业中处于垄断地位 |
关于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特点说法正确的有
①技术先进 ②私营手工业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③多种经营方式长期并存 ④家庭手工业是小农经济的组成部分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麻。”出现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
A.政府的大力推广 | B.棉纺织技术的改进 |
C.商品经济的发展 | D.棉花成为经济作物 |
宋代的温州地区“地不宜桑而织纫工,不宜漆而器用备”,温州成为当时著名的纺织品和漆器生产中心,下列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温州成为手工业专业化生产中心之一 |
B.手工业的发展突破了原料产地的限制 |
C.商业的发展推动了温州的手工业的区域分工 |
D.手工业的发展和布局受自然资源的分布的影响较大 |
《中国经济制度史论》中说:“中国传统手上业各大部门都曾有过工场雇佣工人操作生产的记载,唯独棉纺织业没有任何手工工场的确切报道”。古代社会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A.家庭作坊对规模生产的阻碍 | B.外来棉纺织品的强有力竞争 |
C.棉花传入中国的时间比较晚 | D.历代政府都禁止棉花的私营 |
西周早中期,大量青铜器豪华精美、端庄厚重,礼乐器众多。战国中晚期,大量青铜器风格朴素、注重实用,日用器更普遍。这反映了( )
A.长期的战乱使青铜铸造业衰落 |
B.战国时期的改革废除了礼乐制度 |
C.铁器推广使青铜器的需求减少 |
D.战国时期贵族政治经济实力下降 |
1985年,一艘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沉船被发现,船上载有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该船沉没时间最早应为
A.北宋中期 | B.元末明初 |
C.明末清初 | D.鸦片战争时期 |
某地发现一座古墓,考古人发掘出的随葬文物有以下物品,请判断此古墓的大致年代
①丝织品②景德年间瓷罐③唐三彩④哥窑瓷瓶⑤珐琅彩
A.唐朝 | B.北宋 | C.南宋 | D.清朝 |
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载:“通身度长一丈六尺,隆起花楼,中托衢盘,下垂衢脚,对花楼下堀坑二尺许,以藏衢脚,提花小厮坐立花楼架木上,机末以杠卷丝,中用叠助木两枝,直穿二木,约四尺长,其尖插于筘两头。”材料中的生产工具主要用于( )
A.制瓷 | B.冶金 | C.纺纱 | D.织锦 |
下列瓷器是古代中国陶瓷业发展历程的缩影,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 B.②①③④ |
C.①④②③ | D.①③④② |
《欧洲瓷器史》第一章提到:(明清时期,欧洲)“银器、精陶和其他器皿,被送到中国作为瓷器模型之用,以致中国提供到欧洲市场上的瓷器也包括了地道的欧洲风格的器皿”。这段材料主要说明
A.欧洲普遍采用中国的制瓷技艺 |
B.明清官窑瓷器大量投放市场 |
C.政府对官瓷的工艺水平要求越来越高 |
D.中国传统手工业发展受世界市场影响 |
明朝中期,苏州东城“比屋皆工织作”,杭州成东北“机杼之声,比户相闻”,这反映了( )
A.民营丝织业的兴盛 | B.官营丝织业的兴盛 |
C.民营丝织业的形成 | D.官营丝织业的形成 |
中国古代的纺织技术产生于新石器时期。纺织业所用的主要原料先后是
①丝 ②麻 ③棉
A.①②③ | B.②①③ | C.②③① | D.③①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