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盐铁论》载:“农,天下之大业也;铁器,民之大用也。……县官鼓铸铁器,大抵多为大器,……不给民用。民用钝弊,割草不痛,是以农夫作尉,得获者少,百姓苦之矣。”由此可见“铸铁官营”的弊端在(  )

A.管理僵化,造成官吏腐败
B.产品低劣,影响农业生产
C.价格昂贵,加重农民负担
D.原料匿乏,市场供应不足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观察下图,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丝织业中心多沿丝绸之路分布
B.四川地区一直以来是丝织业重心所在
C.唐宋时期民营丝织业水平超过官营
D.元明时期丝织业重心转向东部地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朝 “初,盛泽纺绸,乃是农家副业,无所谓工场。(明朝中期)农家织绸,卖于绸庄,为该地农家经济之主要收入,农田收获,反漠视之”。这说明明朝

A.资本主义萌芽深入农村
B.家庭手工业是小农经济的必要补充
C.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放松
D.城市经济功能增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反映的历史信息正确的有:①展现了2000多年前秦军的磅礴气势②表现了秦始皇横扫六国,统一全国的恢弘气势③体现了秦朝高超的制陶雕塑水平④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秦始皇的暴政(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兵马俑坑出土的铜车中,右图所示车体小巧玲珑,车舆呈长方形,上面有一把撑开的长柄的圆形车伞的是(    )

A.高车 B.安车 C.跑车 D.战车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经济制度史论》中说:“中国传统手工业各火部门都曾有过工场雇佣一.二人操作生产的记载,唯独棉纺织业没有任何手工工场的确切报道”古代社会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A.历代政府都禁止棉花私营
B.家庭作坊对规模生产的阻碍
C.棉花传入中国的时间比较晚
D.外来棉纺织品的强有力竞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明代部分年份每斤棉花价格的变化示意图(单位:银两),图中信息说明明代 

A.棉纺业得到了发展
B.棉农种棉热情的高涨
C.政府大力推广植棉
D.棉制品对外贸易扩大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豆青地青花红彩旭日东升碗”,碗中外壁一轮红日跃于海面喷薄而出,与彩云连为一体,呈现出日出东海的壮丽景象,碗底双行排列 “大清康熙年制” 六字。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A.该碗纹饰含有“国泰民安,祥瑞和平”之意
B.该碗制瓷工艺为青花工艺,技术精致细腻
C.该碗碗底文字特点为结构严谨、具有实用价值
D.该碗由于海禁政策影响,不可能出现在海外市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3年7月10日人民网:“5000年中华文明绘就了一条通往欧洲的丝绸之路,也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化线路。”当年唐玄奘在这条线路上穿越时不可能见到的文明现象是( )

A.当地人用铁犁牛耕劳动
B.丝绸、白瓷、唐三彩是常见的商品
C.粉彩瓷、活字版佛经深受欢迎
D.部分地区用坎儿井灌溉农田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清《景德镇陶录》载:“景德……业制陶器,……四方远近,挟其技能以食力者,莫不趋之如鹜。……景德镇属浮梁之兴西乡……以致陶之业、陶之人,及陶中所有之事,几皆半于浮。”材料表明当时景德镇(  )

A.制瓷业开始兴起
B.出现靠出卖劳动力谋生的群体
C.全员参与瓷器生产
D.民营手工业产品已占领整个市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30年代松江棉布大量行销欧洲,英国绅士风行以中国杭纺做衬衫,以天然棕色的松江紫花棉布做裤子。紫花布以南京为集散地,外商称它为南京布。上述材料反映当时(     )

A.南京是政府开放的对外贸易口岸
B.中国传统手工业品尚有竞争优势
C.英国棉纺织业发展缓慢
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朝时,浙江的棉纺织业出现“商贾从旁郡贩棉花列肆吾土,小民以纺织所成,或布或纱,清晨入市,易花而归,仍治而纺织之,明且复持以易”。这段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经济领域出现的新现象是( )

A.浙江农村出现商品经济 B.大量棉纺织品投入市场
C.棉纺织业的中心已形成 D.商人介入手工业生产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宋时期,户籍中出现了茶户、桑户、药户、漆户、蚕户等许多新的称谓。这反映当时( )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传统农业生产衰退
C.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 D.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加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景德镇瓷业习俗是景德镇制瓷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景德镇在宋代出现‘村村窑火,户户陶埏’的景观,瓷业习俗已具雏形。……由于分工不同,工匠必须各自掌握一种专门技艺,并以此为终身职业'”材料反映出景德镇

A.形成了具有区域特点的商帮
B.制瓷工艺导致瓷业生产分工细致
C.瓷业习俗助推工艺水平提高
D.瓷业习俗深刻影响新工艺的发明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记载,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作坊多配有专门“技工学校”,工匠要根据不同的工种接受期限不同的技术训练和学习。秦代《均工律》中就规定“工师善教工,故工一岁而成,新工二岁而成”。由此可知,古代官营手工业

A.注重新技术的研究与传承
B.强化了对技术市场的垄断
C.注重保证官营产品的质量
D.具有严密的产品制作工序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电视的起源与发展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