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2010年12月24日至26日,在广东省阳江市体育馆举行“南海一号”文物图片展”。“南海一号”是一艘沉没于800多年前南宋时期的木质古沉船,出水瓷器数千件,品种极多,其中有许多“洋味”十足的瓷器。专家们认为“南海一号”具有非同寻常的学术价值,其可供研究的“学术价值”体现在①海上丝绸之路的盛况 ②宋代造船技术的发展 ③手工工场的生产状况 ④制瓷技术的进步 ⑤“洋味”十足的瓷器是白瓷(  )

A.①②③⑤ B.①②④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苏州府风俗考》记载,明朝苏州“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房工作减,比辈衣食无所矣。”材料中反映的情况有(  )
①工匠技术水平②出现劳务市场 ③存在失业现象 ④实行计日工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古罗马学者记载,“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裁成衣服,光辉夺目,人工巧妙达到极点。”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

A.汉代纺织技术发达,产品远销地中海地区
B.绒棉、织金绒、天鹅绒等纺织品流行
C.唐代丝织品经丝绸之路输至欧洲
D.黄道婆改进织造技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西方人眼中,两千年前中国文明的“象征”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文明的“象征”是瓷器,五百年前中国文明的“象征”是茶叶。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
①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
②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
③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
④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②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景德镇陶录》记:“唐武德中,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于世昌南镇瓷名天下”。《江西通志》载:“景德镇……水土宜陶。宋景德中始置镇,因名”。材料反映了

A.唐时瓷都景德镇已驰名天下 B.陶玉身份为官营手工业者
C.该产品工艺精美畅销海内外 D.陶玉追求产品的知名度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这段材料反映了明代丝织业中 

A.官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B.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C.私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D.工匠与机户之间关系紧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清雍正年间的官窑督造官唐英一方面积极向民间工匠学习制作技法,另一方面也不断摹仿东西洋的彩法。一次出口的瓷器由于毫无创新之处,雍正不报销该瓷器的制作费用,唐英不得不自掏腰包。该材料说明

A.官营手工业最能促进技术创新
B.官营手工业管理者要自负盈亏
C.官营手工业管理仍然十分严格
D.官营手工业产品主要供应出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诗经·卫风·氓》云:“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其中反映的历史信息不包括:

A.古代棉纺织业的发展 B.古代丝织业的发展
C.古代商业活动 D.古代麻织业的发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选项中,反映南宋手工业状况的是

A.开始采用焦炭冶铁 B.广泛使用脚踏三锭纺车
C.进入彩瓷生产时期 D.出现了缂丝技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天宝二年(713)韦坚为唐玄宗从南方采办的货物中大多是来自民间作坊的杰作:“若广陵郡(注:今扬州)船,即于栿背上堆积广陵所出锦、镜、铜器、海味;丹阳郡(注:今镇江)船,即京口绫衫缎;晋陵郡(注:今常州)船……;会稽郡(注:今绍兴)船……;南海郡(注:今广州)船……”(《旧唐书·韦坚传》)材料表明唐代(   )

A.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B.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C.形成专业性生产区域
D.家庭手工业得到较大发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甄说:“吴丝衣天下,聚于双林,吴、越、闽、番至于海岛皆来市焉”。嘉庆《嘉兴府志》卷4记,平湖县的乍浦镇,“番舶凑集,居民成市”。两则材料反映了(    )

A.政府对民间贸易约束比较少
B.国内市镇已同国外市场建立联系
C.国内长途贩运贸易比较兴盛
D.我国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化趋势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是我国古代某地区居民的职业结构表,它反映了一种新的生产关系产生。据推断这里的某时期某地可能是(    )

职业
自耕农地主
佃农
工场工人
商人工场主
占人口比
24%
36%
30%
10%

A.汉代江南地区               B.唐代关中地区
C.宋代太湖地区               D.明代苏杭地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代《织工对》记载:“余僦居钱塘之相安里,有饶于财者,率聚工以织。……进而问之,……工对曰:‘吾业虽贱,日佣为钱二百缗,吾衣食于主人,而以日之所人,养吾父母妻子,虽食无甘美,而亦不甚饥寒。’”材料主要说明(    )

A.雇佣关系出现 B.家庭手工业发展
C.自然经济解体 D.重农抑商政策破产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记载,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作坊多配有专门“技工学校”,工匠要根据不同的工种接受期限不同的技术训练和学习。秦代《均工律》中就规定“工师善教工,故工一岁而成,新工二岁而成”。由此可知,古代官营手工业

A.注重新技术的研究与传承 B.强化了对技术市场的垄断
C.注重保证官营产品的质量 D.具有严密的产品制作工序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现存于国家博物馆的西周大盂鼎,造型雄伟凝重,威仪万端,内壁有铭文二百九十一字。其作为史料最重要的价值在于

A.青铜冶炼技术 B.青铜造型艺术
C.铭文书法艺术 D.铭文具体内容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电视的起源与发展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