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我国古代常采用信鸽、烽燧、驿站等方式传递信息。下列与锋燧传递信息的途径相似的是
①交通信号灯 ②电子邮件 ③轮船旗语 ④手机短信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来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盖天津(城)市发展之趋势,其初围绕旧城,继则沿河流,复次沿铁道线,自由电气实业则沿电车道而发展。"这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化进程的显著特点是

A. 以老城区为中心不断扩展 B. 伴随交通方式的变化而发展
C. 由城市周边的不断开发而发展 D. 伴随工商业的发展而发展
来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进入近代,中国电报事业开始发展起来。中国人自行架设的第一条有线电报线是在

A.台湾 B.天津 C.广东 D.湖北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近代西方科技在上海、重庆出现的时间简表》,从中能够得到的正确信息应是

技术类别
西方发明
上海出现
重庆出现
铁路
1825年
1876年
1934年
电话
1876年
1882年
1912年
电灯
1881年
1882年
1906年
汽车
1883年
1901年
1928年
无线电
1896年
1909年
1928年

 
①中国侧重于引进西方实用技术         ②中国充分吸收了两次工业革命成果
③中国近代化从沿海向内地扩散         ④中国逐渐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77年,福建巡抚丁日昌架设了中国第一条电报线。这条电报线架设于

A.北京 B.台湾 C.山东 D.新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衣食住行等作为社会文化的载体,展现时代特有的精神风貌。在1925年的上海,不可能出现的社会生活场景是

A.报童在街上叫卖 B.汽车在马路上穿梭
C.人们用移动电话相互问候 D.穿着西装的男子在吃西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右图上的标题是“吴淞火轮车”,有关这幅图的说明中不正确的是

A.国人最早打造了上海交通 B.说明近代交通在中国出现
C.这有利于中国的社会和经济进步 D.体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扩展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交通是人类历史进程的一个重要侧面,在历史发展的每一阶段,几乎都可以看到交通进步的轨迹,并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和冶金工业的发展引起对改进过的运输工具的需要,这种运输工具可以运送大宗的煤和矿石。……1830年以后,公路和水路受到了铁路的挑战。……将蒸汽机安装在货车上,这方面的主要人物是采矿工程师乔治·斯蒂芬森,他首先利用一辆机车把数辆煤车从矿井拉到泰恩河。……短短数年内,铁路支配了长途运输,能够以比在公路或运河上所可能有的更快的速度和更低廉的成本运送旅客和货物。到1838年,英国已拥有500哩铁路;到1850年,拥有6600哩铁路;到1870年,拥有15500哩铁路。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870~1900年的铁路网单位:千公里

年份
全世界
欧洲
美洲
亚洲
非洲
澳洲
1870年
210
105
93
8
2
2
1880年
372
169
175
16
5
8
1890年
617
224
33l
34
9
19
1900年
760
284
402
60
20
24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三 光绪六年岁末,刘铭传力请修筑铁路,李鸿章立足中外,比较支持刘铭传的倡议,……。但更多的人却不但责骂刘铭传与李鸿章“直欲破坏列祖列宗之成法以乱天下”,而且宣言“铁路行之外夷则可,行之中国则不可。”洋务派虽冲破阻力“毅然兴办”,但步履之艰难可以体味。
一些闭塞地区的经济因铁路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现代化进程。
材料四  新中国成立前,福建通往省外的铁路曾进行过6次勘测,但始终未有过修建计划。新中国成立后,闽籍爱国侨领陈嘉庚在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向大会提出修建福建铁路的提案并获得通过,但因朝鲜战争爆发未能实施,不过,毛泽东对此做出批示:“此事目前虽一时不能兼顾,但福建筑路的正确意见,当为彻底支持。”1951年国庆期间,时任福建省委第一书记的张鼎丞又向中央和华东局建议,尽快考虑修建鹰潭至南平的铁路,以解决福建出省通道的问题。福建省委认为,修建福建铁路应从长远考虑,固然应以国防为主,但必须结合福建的经济状况。1954年9月,铁道部确定由铁道兵担任鹰厦铁路的施工。……1957年全线开始正式通车,全长约700公里。鹰厦铁路的建成通车,是当时福建开天辟地的一件大事。
(1)据材料一,分析铁路运输业在英国诞生的条件。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1830年到1870年,英国铁路运输获得飞速发展的原因。
(2)据材料二,归纳19世纪后半期铁路交通发展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的成因。
(3)概述材料三中各派对在中国修筑铁路的态度。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铁路事业的发展对中国的影响。
(4)鹰厦铁路是我国“一五计划”的重要建设项目。据材料四结合所学分析该铁路能建成的原因及通车后带来的影响。
(5)综合上述材料,就近代铁路交通的发展谈谈你的认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82年底,英国商人比尔兹利在年度财务报告中沮丧地写道:“统计结果表明,我们的航运公司今年亏损额达到了400万两白银,当然,法国轮船公司也大致如此。照这样下去,我们将很快退出上海航运市场了……”上述现象与下列哪一企业有关

A.江南制造总局 B.福州船政局
C.上海轮船招商局 D.湖北织布局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80年4月25日的上海《申报》发表了以下竹枝词:“无数关山一线通,人工巧制夺天工。”“两地情怀一线通,有声无影妙邮筒。”“火树千株照水明,终宵如在月中行。” “洋楼更比蜃楼好,谁读坡仙海市诗”。这反映了

A.西方物质文明深深融入中国社会 B.民主革命思想起到开启民智作用
C.中西文明在抵触矛盾中相互渗透 D.西方近代科技文化被国人逐步接受
来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近代轮船业发端于: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熊月之在《近代上海形象的历史变迁》中曾说:“乡下人看上海,看到的是繁华。道德家看上海,看到的是罪恶。文化人看上海,却每每看到的是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上海当南北航线之要点,东西洋贸易之枢纽,新学输入,风气之开,较他处先。是上海者,诚陶冶人才之文明渊薮也。              ——《民立报》1911年7月3日。
材料二: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品岸。”
——摘自《上海档案》
(1)《南京条约》的签订是源于中英的哪一场战争?战争的结果如何?
材料三:“四围马路各争开,英法花旗杂处来。怅触当年丛冢地,一时都变作楼台。”
——19世纪70年代竹枝词
(2)竹枝词所咏的是何事?其主要依据是什么?
材料四:“19世纪60年代,上海江南制造总局创办,70年代以后,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洋务企业的设立,1882年英国人立德尔开设的上海电光公司创立,……1908年吴淞与崇明两地使用无线电通报。”                          ——摘自《上海档案》
材料五:火树千株照水明,终宵如在月中行。地埋铁管通街市,真个销魂不夜城。
——《申江百咏》
(3)“火树千株”指的是什么?它的发明源于哪次工业革命?
材料六:“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社会风尚转变过程中,最明显的莫过于阅报风气的形成。报纸比书籍在传播知识方面具有更大的时效性……”“同一时期,上海居民生活日趋西化,住洋楼,着洋服,吃洋菜,乘洋轿,点洋灯,‘莫不以洋为尚’,西洋话剧、电影、歌舞乃至赛马场、夜总会、舞厅等等进入城市日常生活。”  
——《近代文明演变轨迹》
(4)上海人民阅报风气的形成始于哪份中文报刊的创办?其主要价值如何?
材料七:余游上海十余年矣,寓庐属在洋场,耳闻所及见闻逐髁,……此邦自互市以来,繁华景象日盛一日,停车者踵相接,入市者目几眩,骎骎乎驾粤东、汉口诸名镇而上之。来游之人,中朝则十有八省,外洋则二十有四国。”         ——葛元熙《沪游杂记》自序
(5)上海近代化是一个复杂的历史现象,请概要评述上海的近代化。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78年宜昌商会认为:“假如不在最短期间出现足够吨位的轮船供给本埠的全部贸易和通过本埠的对四川的贸易,英国商人便会大大改变这种状况,增置轮船。”材料反映了当时

A.中国的旧式水运逐渐衰落
B.中国轮船运输业举步维艰
C.英国轮船运输业垄断了长江流域的贸易
D.中国人发展近代交通运输业的强烈愿望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新式航运业诞生的标志是
A 民间航运公司的兴起                  B 轮船招商局的正式成立
C 民生公司的成立                     D 火轮船的发展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诗歌等文学作品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回答15、16题。
近代著名诗人黄遵宪在《今别离》一诗中写道:“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驰,益增心中忧。……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送者未及返,群在天尽头。”诗中反映的近代社会景象是        

A.社会剧变导致人口的大量迁徒 B.近代交通工具改变人们的生活
C.追求自由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D.近代以来出国留学热潮的兴起

下为北京近代的两首竹枝词,它反映了

A.外国列强占领北京和扶植傀儡政权
B.“预备立宪”实行和皇族内阁建立
C.民权平等的体现和民初政局的混乱
D.帝制的倾覆和责任内阁制度的形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通讯工具的进步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