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从1980年起,国家逐步在国企中进行利改税的试点工作。1983年,全国实行利改税的国营企业实现利润633亿元,比1982年增长了11. 1%。在增长的利润中,企业共留利121亿元,比1982年增长28. 2%,利税改革初步取得成功。这主要得益于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C.企业分配制度的不断改革
D.企业所有制的重大调整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79年,傻子瓜子经营者年广九因为生意兴隆 雇了十多个工人,引起了激烈的争论。邓小平却说:“让傻子瓜子经营一段怕什么?伤害了社会主义吗?第二年又有人将年案上报到邓小平那里,他只批了六个字:放一放,看一看。从中可以看出邓小平

A.非常看重经济发展思路的转变
B.用迂回战术解决国内的重大分歧
C.思考问题充分考虑群众的想法
D.希望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邓小平视察南方后发表了重要讲话:“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两个“体制”分别指(    )

A.人民公社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计划经济体制、多种所有制并存体制
D.混合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85 年,邓小平再度当选美国《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是他的著名论断。下列说法中,符合“猫论”的是(   )

A.“瓜分国有资产的盛宴”
B.“买醋的钱不能买酱油”
C.“一国营,二集体,不三不四干个体”
D.“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的一份报告指出:现在部分干部和农民对集体生产信心不足,以致发展到变相恢复单干,有的地方出现了“父子队”“兄弟队”式家庭作业。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可能出现于

A.土地改革以后
B.农业合作化运动时期
C.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期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了“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
C.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
D.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成熟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图表所示白色柱状、黑色柱状之比例主要用于说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

A.轻工业与重工业之比 B.农村人口与城镇人口之比
C.私有制与公有制之比 D.电影观众与电视观众之比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85年1月,国家物价局与国家物资局在联合发出的《关于放开工业生产资料超产自销产品价格的通知》中规定,允许企业按市场价格销售“计划外”的产品。这说明

A.计划经济体制开始瓦解
B.目的是增强企业灵活性
C.市场经济体制开始确立
D.现代企业制度开始确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在县以下设立乡、民族乡、镇一级人民政府,作为一级行政机关,以此取代人民公社行使行政权力。以下属于这一规定出台背景的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广泛推行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
C.政企分开的管理体制已普遍实行
D.经济体制改革全面从农村转向城市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是1978年-1984年间中国农村居民实际人均纯收入(元)的增长变化示意图。该示意图说明

A.人民公社体制仍有积极作用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C.农业生产先进技术得到推广
D.生产责任制保证了粮食丰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易中天《中国梦》说“大同、小康、治世,是传统社会中国人的‘天下梦’。社会进步、国家富强和个人幸福,是当代中国人的中国梦。”改革开放以来,为实现“中国梦”在经济上采取的措施有(  )
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③国家加强对经济的计划干预        ④加入WTO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经济学家张维迎认为,中国过去30多年的经济奇迹源于市场的逻辑,即生产力的提高来自技术进步和创新,技术进步和创新来自劳动分工。劳动分工受市场规模的限制。市场的规模越大,参与交易的人越多,市场的分工就会越细,技术进步就会越快。下列经济现象最能印证上述观点的是

A.开放浦东,打造活力上海
B.加入世贸,融入全球经济
C.简政放权,增强企业活力
D.包产到户,提高农民收入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人过年有写对联的习惯,一副好对联往往能够反映一个时代的风貌,下列对联所反映的时代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
②“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③“柳暗花明万木春坚持科学发展喜桑田好雨,鹏程丽日三十载促进市场繁荣庆经贸惠风”
④“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A.①②④③ B.①②③④
C.④②①③ D.②①④③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德国学者韩博天说:“中国政府经常运用一种‘试点’的方法,即允许地方政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摸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成功的地方经验会被吸收到中央的政策中,继而在全国推广。”这种方法最能体现在①社会主义工业化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③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A.①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84年以后,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其中心环节是(    )

A.增加农民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
D.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