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某条约规定:“上谕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各省抚督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以下关于该条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1900年签订的《辛丑条约》
B.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
C.禁止中国人民反帝斗争
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马关条约》中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阻碍最大的一条是(  )

A.赔款白银二亿两
B.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给日本
C.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D.增辟通商口岸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日本臣民可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这项规定应出自下列哪一条约(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   )

A.反抗外来侵略 B.推翻清朝统治
C.掀起民主革命 D.寻求救国之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98年,义和团运动得到了一部分清政府官员的支持。这主要是因为它(  )

A.由反洋教斗争发展而来
B.以打击西方侵略者为主
C.势力迅速遍及京津地区
D.顽强抗击八国联军入侵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某条约规定,“日本轮船得驶入下开各口,附搭行客,装运货物:一、从湖北宜昌溯长江以至四川省重庆府;二、从上海驶进吴淞口及运河以至苏州府、杭州府”。这一规定(   )

A.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B.使列强获得在长江口岸的通航权
C.便于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内地
D.使中国丧失了更多领土主权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名学者针对其研究收集了以下资料:①北洋舰队的有关文献记载;②明治维新后日本内政外交的档案;③李鸿章所著的《李文忠公全集》。由此推断,该学者研究的对象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微历史:1840~1949历史现场》中叙述了这样的场景:“有六位学士路遇义和团,因身边带有铅笔一支,洋纸一张,便被乱刀拿下。还有一家因有一根火柴,结果一家八口全部被杀。”这反映了义和团(   )

A.滥杀无辜百姓 B.盲目排斥洋货
C.极端排外情结 D.维护传统社会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认为,维新变法运动的主要历史贡献或不在政治方面,而在文化方面。阅读下列材料: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维新运动期间,新派人士已有很明确的认识:教育“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达于民;不当仅立于国,而当遍及于乡”;“必使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戊戌时期,出现了最早的国人自办的女校——经正女学堂,出现了中国第一所近代国立大学——京师大学堂。从1895—1898年,出现各类新报刊约60种,多由国人自办,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时务报》,销量逾万,“此报名贵已极,读书人无不喜阅”。
——摘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二 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在那个时期的新式学堂里,出过黄兴、蔡锷那样民主革命的风云人物。而短时间里纷纷兴起的学会,则兼有学术与政治两重意义。它不但使习惯于一家一户的中国人看到了“群”的形式和力量,而且为广开中国的民智而介绍西方的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维新人士的教育观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产生的主要政治背景。
(2)据材料一、二,概括维新变法在文化教育方面的举措并分析其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请你以维新变法为例,简要说说文化教育与政治变革的关系。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00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侵略军以“未按职分保护外国人”等罪名在保定处斩三位清政府官员,对此,清政府抗议道:“即使中国官员有办理不善之处,应交中国自行处分,何得侵我自主之权?”对此,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

A.侵略军这一行为的依据是《辛丑条约》
B.表明了清政府的主权意识正逐步觉醒
C.反映了中国正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境地
D.说明了清政府已失去对地方政府控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是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201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我们有必要理性地反思这两次中日战争,发掘它的现代意义以及对我们的启示,以避免新的历史悲剧出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光绪年间,官吏“唯知耗民财,殚民力……其能实心为民者无有也”。……清朝的军队既不是人民的军队,也不是国家的军队。唯此,它对人民没有爱心,对国家亦缺乏忠心。……甲午战争,是中日两国的“元气”大比拼。日本,几乎从明治维新开始即全面展开的对华调查和情报收集工作……对清朝内部的一切情况了若指掌。
甲午战争之际,基督教信徒内村鉴三(1861~1930),曾把当时的“日、支两国关系”解释为“代表新文明之小国”与“代表旧文明之大国”的关系,于是,这场战争便不但不是什么“侵略”与“被侵略”,而是所谓“新文明”战胜“旧文明”的“义战”。……实际上,日本对待周边国家的态度,明治以来一直没有发生过根本性的改变。
——韩东育《甲午战前清朝内治环节的缺失与战后中日落差分析》
材料二 中国通过长期的反侵略斗争,取代了日本在东亚的主导国家地位,从战前的半殖民地状态一跃而为五大国之一及联合国的创始国,拥有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和一票否决权。与此相对,日本不再是国际政治中的大国了,并且要在美国的占领和指导下重建经济。虽然老牌的欧洲殖民列强——英国、法国和荷兰——在战争中获胜,但昔日的威望却大大降低,因为这些国家在战时被日本赶出了在亚洲的殖民地,始于16世纪的欧洲在亚洲之殖民主义的时代终于走到了尽头。另一方面,美国凭借其在打败日本中发挥的主导作用,崛起为最强大的太平洋国家。这一转折预示着亚洲国际关系发展中一个全新篇章的开始。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认为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中以内村鉴三为代表的日本人对侵略中国的态度什么?
(2)据材料二,分析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对亚洲国际格局的影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俄国记者扬契维茨基在《八国联军目击记》中写道:每一次齐射之后,我们都听到了刺耳的号叫声,只见红灯掉落了,溃散了,熄灭了。但是民团仍然挥舞着大刀长矛,向车站前进……一排子弹射过去,大旗倒下了,又举了起来,接着又倒了下去。材料最能说明义和团(  )

A.坚定的政治信仰 B.愚蠢的牺牲精神
C.顽强的民族精神 D.愚昧的果敢顽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法国曾拟定了一份对华条约备忘录中记载:惩罚主要罪犯,罪犯应由各国驻北京使节指定:在北京建立一支永久性的使馆卫队……。据此判断,该备忘录提出于(  )

A.1840—1850年 B.1860—1870年
C.1880—1890年 D.1900—1910年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翻阅《中国近代史》时,看到有关某不平等条约的一段文字:“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你推断该不平等条约是()

A.《马关条约》 B.《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南京条约》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1840年开始,西方列强不断侵华。鸦片战争后,英国提出“协定关税”;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提出“在华设厂”,其共同点是(    )

A.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B.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
C.为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D.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提供有利条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中日邦交正常化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