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在网上查资料时发现如下一段民谣:“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此民谣应出自 ( )
A.太平天国运动期间 | B.义和团运动期间 |
C.辛亥革命期间 | D.北伐战争期间 |
与“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一诗相关联的历史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 B.甲午中日战争 |
C.日俄战争 | D.抗日战争 |
《辛丑条约》的签订被称为是“吸干中国最后一滴血”,对此表述错误的是( )
A.列强穷凶极恶地对中国敲诈勒索 |
B.清廷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
C.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列强的殖民地 |
D.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
在近代化的探索中,中国人先后经历了“英国、日本式道路—美国式道路—俄国式道路—中国式道路”。以下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①英国、日本式道路由晚清政府主导②美国式道路导致了中国社会的巨变③俄国式道路出现在大革命失败以后④中国式道路是指国共合作完成革命
A.①② | B.①③ |
C.③④ | D.①④ |
严复在评价近代一场战争时说:“以寥寥数舰之舟师,区区数万人之众,一战而剪我最亲之藩属,再战而陪都动摇,三战而夺我最坚之海口,四战而威海之海军亡矣。”该战之后( )
A.中国被迫开放了上海等五个通商口岸 |
B.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镇压中国人民 |
C.帝国主义加深了对华资本输出的程度 |
D.清政府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呈现出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中依然昂然奋起的特征,典型事件见下表:
|
领导阶级 |
斗争纲领或指导思想 |
重大事件 |
19世纪中期 |
农民阶级 |
平均主义 |
太平天国运动 |
19世纪末 |
资产阶级 |
兴民权、君主立宪 |
维新变法运动 |
19世纪末20世纪初 |
农民阶级 |
扶清灭洋 |
义和团运动 |
20世纪初 |
资产阶级 |
三民主义 |
辛亥革命 |
从发展演进的角度看,对上述事件概括正确的是
A.两大阶级的斗争目标趋向一致
B.都始终将自由作为奋斗目标
C.经历了由反侵略到民主的转变
D.世纪之交出现了反侵略的高潮
历史学习中,常常需要对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下列史实没有因果关系的是
①辛亥革命——剪发辫,改称呼
②明清资本主义萌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
③甲午中日战争——义和团运动
④新文化运动——中共诞生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③④ |
某学者评论近代某一历史事件时写道:“他们站在新旧交替的世纪转折点,对已然逝去的时光作出了深情的回望,不愿意也不屑于看一眼面前金发碧眼的西洋。”这里强调的是该事件
A.没有认识到历史发展趋势 |
B.起到了促进历史转折的作用 |
C.抗击外来侵略的英雄气概 |
D.本质上依然是一场农民运动 |
下表反映了列强侵华战争的相关史实,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
战争名称 |
时间 |
战争影响 |
A |
鸦片战争 |
1840〜1842 年 |
英法两国都与清政府签订了条约,获得了赔款 |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
1856〜1861 年 |
圆明园遭到破坏 |
C |
甲午中日战争 |
1894〜1895 年 |
拉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 |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900〜1901 年 |
导致中国半殖半封程度大大加深 |
有史学家认为,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接连发生,层次分明的连在一起,形成一场“总运动”。这场“总运动”的基本趋势是( )
A.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的转型 |
B.技术、制度、文化渐次转型 |
C.由农耕经济向工业化的飞跃 |
D.政治上由专制向民主化转变 |
“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砍到电线杆,扒了火车道,烧了毛子楼,灭了耶稣教。杀了东洋鬼,再跟大清闹。”这一义和团揭帖主张的是( )
A.反清灭洋 | B.扶清灭洋 |
C.以清灭洋 | D.反清扶洋 |
某同学在探究性学习中查阅了如下资料:《中日甲午战争威海之战》、《黎景嵩与乙未反割台斗争》、《义和团》等,该同学探究的主题应该是( )
A.近代中国求民主历程 | B.近代中国反侵略历程 |
C.近代中国求发展历程 | D.近代中国反封建历程 |
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得到了列强不同程度地赞同是因为( )
A.美国当时已称霸世界 |
B.它利用了列强在侵华问题上的矛盾 |
C.帝国主义已建立了瓜分中国的同盟 |
D.它承认了列强在华的既得利益,又有利于它们在华进一步扩张 |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在《我也是义和团》一文中提出:“外国人不需要中国人,中国人也不需要外国人,在这一点上,我任何时候都是和义和团站在一起的。”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美国也发生了义和团运动 |
B.西方和中国应彼此隔绝 |
C.中美两国义和团立场一致 |
D.义和团抗击西方侵略是正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