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印证上述观点的史实是
A.《南京条约》和太平天国运动 | B.《北京条约》和洋务运动 |
C.《马关条约》和义和团运动 |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
下列关于中日《马关条约》的表述,正确的是
A.条约中关于割地的内容全部得到了落实 |
B.条约的签订有利于列强对华资本输出 |
C.条约没有规定开放新的商埠 |
D.巨额战争赔款使得日本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
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相同之处是
①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②都有列强共同策划实施
③都签订了开放通商口岸的条约
④都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A.①②③ | B.①④ |
C.②③④ | D.①② |
下图为清朝晚期渤海及附近地区被迫开放的口岸和外国强占“租借地”的示意图,图中英国强占的“租借地”是( )
A.① | B.② |
C.③④ | D.②④ |
近代西方列强在中国获得下列侵略权益的先后顺序是
①外国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②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由各国派兵保护;
③开放天津为商埠;
④割让台湾及其附属岛屿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② |
C.③①④② | D.③④①② |
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口号带有笼统的排外性质,这是指义和团
A.没有区别外来侵略和外来的近代文明 |
B.没有正确区别外来侵略的目的和结果 |
C.没有认清清朝的腐朽和西方的先进 |
D.具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彻底性 |
1895年俄、法、德三国干涉还辽,对此事件下列表述准确的是
①目的是为中国主持正义;
②说明俄、法、德在全球利益一致;
③体现帝国主义争夺中国的斗争更加激烈;
④反映列强之间既有矛盾又有勾结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③④ | D.②③ |
下列条约中有割地、赔款、开埠通商等条款的是
①《南京条约》②《天津条约》③《马关条约》《④北京条约》⑤《辛丑条约》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⑤ |
《辛丑条约》作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完全确立的标志,主要是因为该条约的订立导致
A清政府在财政上完全受制于帝国主义列强
B清政府在军事上直接受到帝国主义列强威胁
C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D形成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1899年康有为自美洲东归途经日本赴香港时,曾写过一首绝句:“碧海沉沉岛屿环,万家灯火夹青山。有人遥指旌旗处,千古伤心是马关。”康有为之所以发出“千古伤心是马关” 的伤感是因为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下图是法国明信片上列强瓜分中国的漫画.这幅漫画的场景最早可能出现在( )
A.第一次鸦片战争后 |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
C.甲午中日战争后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
下图为拿起武器保家自卫的高山族战士。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示情景发生于甲午战争期间 | B.他们的斗争得到清政府的支持 |
C.粉碎了日本对台湾的侵略企图 | D.表现了台湾人民的爱国情怀 |
梁启超说:“我支那四千万余人大梦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中国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他说的“大梦唤醒”的最主要表现是
A.认识到洋务运动不能救中国 |
B.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反清斗争高涨 |
C.认识到民族危亡,资产阶级领导的救国运动兴起 |
D.认识到日本比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纷纷赴日留学 |
在近代中国,民众与外国传教士及信徒的冲突称为“民教冲突”,据记载,冲突最多的三个年份分别为1884年、1898年、1900年,导致1898年、1900年民教冲突走向高潮的因素不包括
A.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
B.八国联军侵华加剧了中西对抗 |
C.清政府爱国官员对反洋教斗争的默许 |
D.《辛丑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