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内各宫殿,尽为寇兵分国占据。三海、万寿山、颐和园等处……各宫中累代珍异者皆为日人捆载以去。”这里描述的侵华战争结果是
A.使得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B.使得天津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 |
C.割让了台湾给日本 |
D.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
“紫禁城内各宫殿,尽为寇兵分图占据,三海寿山、颐和园等处……各宫中历代珍异皆为日人捆载以去”。这则材料反映的是列强发动的哪一次侵华战争(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 B.甲午中日战争 |
C.八国联军侵华战 | D.抗日战争 |
有人曾发出这样的感慨:“从前我国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是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被东方小国打败”是在下列那场战争中(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第二次鸦片战争 |
美国历史学家丹涅特曾提出:“对于列强来说,以保持一个它们所能威胁、控制的懦弱政府,自是最为有利。”下列不平等条约中,最能体现这一侵略企图的是( )
A.《南京条约》 | B.《天津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
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
C.《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 D.《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 |
下面是某研究者收集的《辛丑条约》的几段史料。据此他要论证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趋势是
(慈禧)太后抓住美国公使夫人的手抽泣哽咽说进攻使馆是极大的错误……“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在德军驻守区域,商店重新更名为“德昌”“德兴”“德隆”的比比皆是。
1898年,梁启超等上书请废八股,时人闻之,如丧考妣并拟殴上书人。条约规定凡发生反帝斗争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5年,没有遭到任何反抗……
A.用西方民主与科学去唤醒民众 | B.由半殖民地向殖民地逐步过渡 |
C.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以抵御侵略 | D.进行民主革命成为历史的必然 |
“冲击-回应”曾是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强调“挑战-刺激-机遇-进步”的关系。下列选项中,符合这一模式的对应关系是( )
|
外部的冲击 |
中国的回应 |
A |
鸦片战争 |
太平天国提出农民的理想追求 |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
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
C |
甲午中日战争 |
知识界与民众展开救亡图存斗争 |
D |
八国联军侵华 |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下图展示了近代某一次重要战役,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
A.战役结束后清舰队全军覆没 |
B.清朝军民反割台斗争的关键战役 |
C.清军将领邓世昌于此役壮烈殉国 |
D.战役发生于清军运兵朝鲜途中 |
义和团运动中出现许多家喻户晓的顺口溜,如“七天不梳头,砍下洋人头;七天不洗脸,能把洋人赶;七天不裹脚,天下洋人杀尽了”。这些顺口溜反映了义和团( )
A.缺乏正确理论的指导 | B.以农民为运动主力 |
C.把反帝作为主要目标 | D.具有盲目排外特点 |
“当列强为议和大纲激烈讨论之际,在京议和大臣实际上被完全排除在外。李鸿章抱怨说:‘此次办理和议,事极艰窘……(各使)自行商议极其秘密,无从揣测,惟先办祸首一节,则倡言不讳。’”据此判断,与该次议和直接相关的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辛丑条约》规定:“诸国人民被戕害、凌虐之城镇,五年内概不得举行文武各等考试。”这一规定反映了西方列强意图对中国进行
A.武力震慑 | B.文化侵略 |
C.严刑惩凶 | D.心理征服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中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西方列强获得这一特权最早开始于
A.《南京条约》及其附件 | B.《北京条约》 |
C.《天津条约》 | D.《马关条约》 |
一位学者在他的著作中说,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这一“集体亮相”带来的严重后果是
A.中国的国门被列强打开 | B.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
C.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 | 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卖国条约,其危害有
A.帝国主义向中国输出资本 |
B.大举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 |
C.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的内地 |
D.出现严重的民族危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