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台湾联合报报道:钓鱼台早在1373年即由杨栽所发现,并远在15世纪初,明朝时所著《顺风相送》一书中首度出现“钓鱼屿”一词。而此后日本著名的海防论者林子平在1785年出版的《三国通览图说》基于事实,将钓鱼台列屿明确标明属中国领土。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早在明代的文献中就可以找到钓鱼岛是中国领土的依据 |
B.在近代以前钓鱼岛是中国的领土成为中日双方的共识 |
C.钓鱼岛的主权归属在明代就有了争议 |
D.材料中的文献可作为钓鱼岛是中国领土的历史依据之一 |
19世纪末,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代表了帝国主义列强的普遍要求。这里的"要求”指( )
A.实施“以华治华”策略 |
B.满足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 |
C.阻止英国势力独霸中国 |
D.展开对中国长江流域的争夺 |
“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下列与此诗相关联的历史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晚清畅销小说《痴人说梦记》以一场梦为结尾,梦中的上海不再有外国巡捕,建筑上没有外国招牌,有的是中国人的工厂和学校。这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 )
A.民族独立和富强 |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
C.扶清灭洋 | D.建立社会主义 |
传教士郎怀仁等上书拿破仑三世:“现在我们能够自由地深入久闭的中国内地,在那里可以讲道、设堂、建设慈善机构。取得这个自由应当归功于陛下的大力保护,归功于北京的密切注视条约执行的公使。”据此判断,该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美国历史学家丹涅特曾提出:“对于列强来说,以保持一个它们所能威胁、控制的懦弱政府,自是最为有利。”下列不平等条约中,最能体现这一侵略企图的是( )
A.《南京条约》 | B.《天津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对联的内涵往往带有对时事的绝妙讽刺。近代史的某次谈判中,伊藤博文出上联相难:“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相将”。李鸿章对曰:“难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这里“帝王度量”是指( )
A.禁止反帝 | B.协定关税 | C.割地赔款 | D.允许驻军 |
粱启超说:“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粱启超所述“割台湾、偿二百兆”出自( )
A.《南京条约》 | B.《马关条约》 | C.《辛丑条约》 | D.《天津条约》 |
雷颐说:晚清的悲剧就在于没有大灾难,统治者就不会主动变革,非要在一场大灾难以后才不得不变革。下列促使清政府进行首次政治改革的是( )
A.鸦片战争失败 | B.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 |
C.甲午战争后危局 | D.《辛丑条约》签订 |
1895年5月台湾士绅提出了台湾独立的主张,并于当月25日,拥原台湾巡抚唐景崧为总统,改年号为“永清”,正式宣告台湾民主国成立。对“台湾民主国”认识比较正确的是( )
A.是唐景崧等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脱离祖国而独立的主张 |
B.是非常情况下采取的一种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的特殊措施 |
C.“永清”的含义是台湾永远是清朝的,因此是维护清朝统治的爱国行为 |
D.是借清朝割让台湾之机的政治投机 |
19世纪末中国某地人民自发签署了份《盟约书》表示为保卫国土,“万死不辞”,“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之延,亦令保全,不令倭得”。文中所要保全的国土是
A.香港 | B.台湾 | C.东北 | D.钓鱼岛 |
1899年,某国向英俄等国提出照会,该照会规定“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现行税率征收关税。”该照会应该是
A.日本要求在华开设工厂并获得减免税收权 |
B.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
C.日本要求划分势力范围 |
D.德国邀请英俄干涉日本还辽 |
日兵植松良二之现场报道说:“此次入京之联军,与当地民众发生激烈冲突,…在帝国政府军的默许下,联军纪律已非往昔,将校率军士,军士约同辈,白昼公然大肆掠夺,此我等所亲见。….”以下说法与史料中的事件不符合的是
A.该联军是八国联军 |
B.联军的根本目的是将中国变为其殖民地 |
C.北京抵抗民众不少是太平天国民众 |
D.清政府在该战争后彻底沦为洋人的朝廷 |
1894年,外国资本在中国经营的近代工业的投资总额约2800万元。到1914年,外国在华工业投资总额约1106万美元,较1894年前工业投资扩张近8倍。各国纷纷扩大在华投资这一举动的所谓“法律”依据是
A.《北京条约》及协商关税条款 |
B.《马关条约》及“利益均沾”原则 |
C.《辛丑条约》及“利益均沾”原则 |
D.《南京条约》及“最惠国待遇”条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