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和团运动中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
A.阶级矛盾空前激化 | B.民族矛盾空前激化 |
C.政府与农民矛盾缓和 | D.农民爱国热情最高 |
鸦片战争后,英国提出了“协定关税”;甲午战后,日本提出“在华设厂”。其共同点是
A.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 |
B.为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创造条件 |
C.对中国民族工业造成毁灭性打击 |
D.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一 甲午战争图 图二 时局图
【材料二】 皇太后不愿将法尽变……则朕之权力实有未足。果使如此,则朕位且不保,何况其他?
——《光绪大事汇鉴》卷九
材料三 康有为等任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推行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所处的国际环境不同等许多特点,而是机械地照搬日本的经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推动中国社会变革的主要因素。
(2)依据材料三、四,分析中国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结合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真正“要义”,你认为中国的出路在何方?
光绪皇帝曾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并赐予邓世昌“壮节公”谥号。邓世昌英勇牺牲是在
A.三元里抗英中 | B.黄海海战中 |
C.威海卫战役中 | D.淮海战役中 |
在《马关条约》各条款中,对中国民族工商业打击最为沉重的是
A.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
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
C.增开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商埠 |
D.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
世纪之交,中国许多著名大学,中学纷纷举行“百年校庆”活动。一百年前,“教育救国”、“实业救国”、“政治救国”等合流形成“救国热潮”。当时,“救国”成为中国社会热潮的外来诱因是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抗日战争 | D.甲午中日战争 |
晚清人李慈铭在《越缦堂日记》中有这样一段话:“二十七日戊子记:闻圆明园为夷人劫掠后,奸民乘之,攘夺余物,至挽车以运之,上方珍秘,散无孑遗。”以下各项中,对这段材料分析合理的是
A.李慈铭否定了外国人对圆明园有侵略行为 |
B.李慈铭认为中国人参与了对圆明园的洗劫 |
C.该日记是记录圆明园遭劫现场的一手资料 |
D.该日记应作于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
《辛丑条约》第二款规定:“一、惩办伤害诸国国家及人民之首祸诸臣。……二、上谕将诸国人民遇害被虐之城镇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附件八)。 ”这说明该条约
①惩罚对象主要是中国人民
②维护清政府的反动统治
③放弃对中国领土的割占要求
④认识到科举制的局限性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下面是一张义和团的告示:“若辈洋人,借通商与传教以掠夺国人之土地、粮食与衣服,不仅污蔑我们的圣教,尚以鸦片毒害我们,以淫邪污辱我们。自道光以来,夺取我们的土地,骗取我们的金钱;蚕食我们的子女如食物,筑我们的债台如高山;焚烧我们的宫殿,消灭我们的属国;占据上海,蹂躏台湾,强迫开放胶州,而现在又想来瓜分中国。”对此理解最为完整的是( )
A.义和团运动具有宗教战争的性质 | B.义和团运动是民族意识觉醒的结果 |
C.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 | D.义和团好比红卫兵,守旧势力好比林彪 |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不断遭受列强侵略的屈辱史,同时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有识之士为中国的独立、富强而展开了各种抗争和探索,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据此回答17—20题。
鸦片战争后,以林则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和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都主张“师夷长技”,两者的相同点是:
A.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经济、政治制度 |
B.都得到清朝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
C.都主张对内镇压农民起义,对外抵御外国侵略 |
D.都主张维护清朝统治 |
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柳”是指:
A.增强封建统治的力量 | B.抑制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
C.出现新的积极因素和阶级力量 | D.引进近代科学技术 |
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相同点有:
①斗争对象是清政府
②在运动中表现出了其阶级局限性
③都受到了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
④都是当时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A.①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④ | D.①②③ |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不同之处是:
A.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 | B.以发展资本主义为目的 |
C.没有改变中国政体 | D.都倡导民主和自由精神 |
1895年对中国来说是屈辱与动荡的一年,假设你这一年生活在台湾,你的爱国行动可能是参加哪支队伍与日本侵略者作战
A.左宝贵的部队 | B.义和团 | C.丁汝昌的部队 | D.刘永福或徐骧的部队 |
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逐渐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流,主要是因为
A.清政府已沦为列强的工具,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
B.清政府拒绝任何形式的改革 |
C.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 |
D.义和团运动的失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