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曾说:"我本来执定不同洋人破脸的,中间一段时期,因洋人欺负太甚了,也不免有些动气。虽是没拦阻他们,始终总没叫他们十分尽意的胡闹。……我若由他们尽意的闹,难道一个使馆有攻不下来的道理?"慈禧所称的"他们"是指
A. | 顽固派 | B. | 洋务派 | C. | 太平军 | D. | 义和团 |
甲午中日战争时,慈禧太后命人向李鸿章问策,李怒曰:“总理度支(户部),平时请款辄驳诘,临事而问兵舰,兵舰果可持乎?……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我再哓哓不已,今日尚有李鸿章乎?”在李鸿章看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在于
A.军费不足、总理衙门失策和朝廷猜忌 |
B.军费不足、朝廷猜忌和同僚倾轧 |
C.同僚倾轧、朝廷猜忌和慈禧太后无主见 |
D.同僚倾轧、武器落后和军费不足 |
下列对于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具有朴素的爱国意识 | B.带有笼统排外性质 |
C.导致对清政府放松警惕 | D.反映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
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战争发出这样的感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场战争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 |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第二次鸦片战争 |
下列关于中日《马关条约》的正确表述是
A.条约中关于割地的内容全部得到了落实 |
B.条约的签订有利于列强对华资本输出 |
C.条约没有规定开放新的商埠 |
D.巨额战争赔款使日本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这表明列强
①瓜分中国的阴谋破产 ②已放弃灭亡中国的计划 ③仍须扶植清政府以华治华 ④看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斗志
A.①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在近代中国,民众与外国传教士及信徒的冲突称为"民教冲突",据记载,冲突最多的三个年份分别为1884年、1898年、1900年,这表明
A. | 中西文化冲突不可调和 | B. | 传教活动均以武力为后盾 |
C. | 清政府对传教活动态度强硬 | D. | 民教冲突随民族危机加深而凸显 |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近年来,争议颇多。某课题小组收集到如下材料,最有价值的材料是
A.长篇历史小说《李鸿章》 | B.“文革”中出版《李鸿章反动言论》 |
C.关于李鸿章的史学论著 | D.部分李鸿章奏折、书信的影印件 |
从地理角度看,列强选择长江沿岸为通商口岸的原因有
①长江沿岸商品经济发展的程度相对较高 ②长江沿岸人口密度较高 ③长江是黄金水道,利于商品输出 ④长江沿岸的小城镇多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近代日本是一个侵略性的国家,先后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日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等一系列战争,给亚洲和周边国家人民带来了慎重的灾难。据此回答:
(1) 结合日本发动的甲午中日战争、日俄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史实,概括近代以来日本对外侵略扩张战争的主要特点与趋势。
(2) 甲午中日战争和日俄战争以日本的胜利而告终,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却以日本的失败而宣告结束。试分析造成这两种结果的主要原因。
200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日本首相小泉却不顾亚洲各国的反对,继续参拜供有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2005年也是日俄战争结束的100周年,日本却以各种形式大肆庆祝战争胜利。
材料反映和说明了什么问题?
(3)以上材料反映和说明了什么问题?
(4)从以上相关情况中,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认识?
近代史上日本先后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日俄战争,并参与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从日本面临的国际条件看,这三次战争的相似之处是 ( )
A日本蓄谋已久,准备充分 B发生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C欧美列强矛盾重重 D欧美各国人民革命运动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