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界碑,它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方针的最终形成。”这里的“它”是指

A.日内瓦会议的顺利召开
B.“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制定
D.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功建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人类文明交流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克服自然的屏障和隔阂,而且需要超越思想的障碍和束缚,更需要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我国外交政策有(    )
①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③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缓和④“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原新华社国际部记者高梁在《炎黄春秋》上发表了一篇回忆文章:“我作为代表团先遣小组的成员,亲身经历了这些激动心弦的日日夜夜……在三天之内办理了一切出国手续,赶制了行装……秘书处未再安排为我国举行升旗仪式,而是采取了更换旗帜的做法……秘书处不清楚,我国国旗的位置是按中国(CHINA)的‘C’,还是按中华人民共和国(PEOPLE'SREPUBLICOFCHINA)的第一个字母‘P’来排列。”据材料判断,此文所反映的外交事件是(  )
A.毛泽东率领代表团访问第一个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
B.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
C.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
D.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参加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50年代末,针对苏联单方面撕毁合同。毛泽东采取了“坚持原则,后发制人;坚持斗争,留有余地;坚持团结,反对分裂”的方针,而当苏联对新中国进行战争挑衅时,毛泽东又采取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方针。这反映出新中国(  )

A.在对外交往中具有毫不妥协的决心
B.自觉地担负起反对霸权主义的责任
C.在国家外交中采取较为灵活的策略
D.已经不再接受苏联在外交上的控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世界史研究领域开始大谈“复辟与反复辟斗争”问题,其代表论文《英法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封建王朝复辟问题》指出:“任何一次新旧社会制度的更替,都是经过长期、反复、曲折、复杂阶级斗争而实现的”,“反动的统治阶级”“在被推翻之后”。可见当时世界史研究 (  )

A.侧重英法国际关系的演变
B.体现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C.认真贯彻了“双百”方针
D.受到中苏关系变化的影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某史学著作:“当事件发生时,(中苏间的)这种分歧完全公开化了,毛泽东主义者嘲笑苏联害怕美国这只‘纸老虎’,而莫斯科则谴责北京存心想把世界拖入核战争。”文中的“事件”是

A.古巴导弹危机 B.柏林墙修筑
C.朝鲜战争 D.华约组织建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基辛格在《论中国》中说写到“在外交政策中,政治家常常通过寻求共同利益来达到目的。毛泽东却反其道而行之,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下列外交事件中,明显地体现了毛泽东上述外交思想的是

A.建国初实行“一边倒”政策 B.支持联合国的工作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中美关系缓和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二战后的某次会议拉开了世界不结盟运动的序幕。该会议的一些倡导国和积极参加国的领导人,如印尼总统苏加诺、印度总理尼赫鲁、埃及总理纳赛尔、缅甸总理吴努和柬埔寨领导人西哈努克亲王都是不结盟运动的发起者和主要领导人。与会的29个参加国后来都成了不结盟的骨干成员。同时,会议倡导的和平、独立原则是不结盟运动和平、中立、不结盟原则的先声,不结盟运动的宗旨是该会议精神的继续和发展。此次会议是(    )

A.万隆会议 B.日内瓦会议
C.布雷顿森林会议 D.七十七国集团会议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世界史研究领域开始大谈“复辟与反复辟斗争”问题,其代表论文《英、法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封建王朝复辟问题》指出:“任何一次新旧社会制度的更替,都是经过长期、反复、曲折、复杂的阶级斗争而实现的”,“反动的统治阶级”,“在被推翻之后”,“总是千方百计地企图复辟”。可见,当时世界史研究

A.侧重英法国际关系的演变
B.体现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C.认真贯彻了“双百”方针
D.受到中苏关系变化的影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人的政治智慧是无与伦比和无限美妙的。周恩来教会人类怎么为人处世;邓小平教会人类怎么解决恩怨情仇。符合该材料主题的理论或政策分别是:

A.求同存异、四项基本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国两制”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求同存异、市场经济理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69年《人民日报》对联合国不满、批评和谴责的文章占当年该报纸关于联合国政治类文章的71.43%,1970年为17.24%,1971年为3.13%。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第三世界国家控制了联合国
B.尼克松访华改善了中美关系
C.中国国内“左”倾思想得以根除
D.中国对美政策做出调整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周恩来总理强调:为了抵抗美国的侵略和威胁,同苏联结盟是必要的,但“不能把自己的党和国家的独立性丢掉”;万隆会议上周恩来对于各国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而产生的矛盾与分歧,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这表明(    )

A.在中苏结盟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与苏联保持高度一致
B.与苏联结盟是抵抗美国对中国侵略与威胁的根本保证
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政策
D.“求同存异”是我国处理与亚非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国际会议以“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为主要议题,可以说是第一次提出了南南合作的思想,为发展中国家的互助合作开辟了道路。这次会议最有可能(    )

A.1954年日内瓦会议
B.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C.1955年亚非会议
D.1971年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长期的外交实践中,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立和发展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出现在中国与160多个国家的建交公报中。下列选项中,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理解正确的是(    )

A.只适用于处理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
B.最初是为了处理好中国与邻国关系而定的
C.标志着中国已放弃“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D.与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相违背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杨奎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2》中曾这样评价新中国的外交政策:“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该观点依据的史实应该是(    )

A.参加日内瓦会议
B.参加万隆亚非国际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C.实行无敌国外交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