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图1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图2毛泽东会见尼克松总统 图3上海合作组织首次元首会议

A.从“一边倒”到区域合作 B.美苏对峙格局的演变
C.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发展 D.中苏关系的演变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记者鲍大可评论周恩来在某次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在这个辩论几乎陷入僵局的时刻脱颖而出,成为会议的明星,成为排难解纷、平息争端、带来和平的人物。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方向。”周恩来参加的这次会议是(   )

A.1945年重庆谈判 B.1954年日内瓦会议
C.1955年万隆会议 D.1971年联合国大会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统计,1955年一年内到中国访问的使者,有来自亚、非、欧、澳、美五大洲的63个国家的417个代表团,共4760人,比1954年增加64%。这一年中国外交出现新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一边倒”政策的实施
B.“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C.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实现
D.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的开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原创】今年是著名的万隆会议召开60周年。亚非各国领导人也将于4月24日在万隆重走60年前亚非领袖的“历史性步行”,纪念、继承与发展万隆精神。下列有关万隆会议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而且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者参加的亚非会议。
②在大会上,针对一些国家代表对共产主义和新中国的攻击,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③万隆会议促进了朝鲜和印度支那地区问题的和平解决
④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同强盗握手,正是为了最后消灭强盗!”这是尼克松到访中国的那一天,刊登在《参考消息》头版的列宁语录;“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则是中国重返联合国时选登在该报同一位置的毛主席语录。对上述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中国对当时西方态度没有根本性变化
B.反帝反霸是中国当时突出的外交政策
C.文革“极左”思潮在外交领域的反映
D.中美关系的改善在当时只是权宜之计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照片是“看得见的历史”。下面两幅图记录了新中国两次重大的外交活动,他们所体现的共同原则是

A.求同存异 B.战略同盟 C.另起炉灶 D.睦邻友好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和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它国家的干涉。”材料所阐述的我国外交的基本思想是

A.一边倒 B.求同存异 C.不结盟 D.和平共处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50年,中国政府规定,外轮一般不准驶入中国内河,经中国政府特批而驶入的外轮须悬挂中国国旗,并在指定的码头停泊。这种措施所体现出的外交政策是(   )

A.求同存异 B.“另起炉灶”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一边倒”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菲律宾前外长卡洛斯·罗慕洛在谈到一次国际会议时说:“周恩来是我去时候的敌人,回来时
候的朋友。”这次会议应该是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74年,毛泽东提出了著名的三个世界理论: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属于第一世界,美国以外的西方国家属于第二世界,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属于第三世界。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开始重视亚非拉国家的作用 B.强调国际政治的主题是反对霸权主义
C.已经放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无意与第一、第二世界国家改善关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建国初,周恩来在参与某次国际活动时说:“如今……我们登上国际舞台了,因此要唱文戏,文戏中有武戏,但总归是一个正规戏、舞台戏。有几个兄弟国家参加,要配合,要有板有眼,都要合拍。又是第一次唱,所以还要本着学习的精神。”材料中的“正规戏、舞台戏”反映了新中国哪一外交成就

A.访问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合作同盟条约》
B.接见印度代表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参加日内瓦会议,就印度支那和平行动提出合理化建议
D.参加亚非会议,宣传和扩大“求同存异”外交策略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73年初,中日两国互设大使馆,互派大使,并陆续签订了贸易、航空、海运、渔业和科技文化等一系列协定,使这些方面的交往得到很快的发展。这一外交局面的出现

A.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 B.是中美两国建交引发的连锁反应
C.有助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反映了中国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活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求同存异”的方针体现了我国政府在处理对外关系时(    )

A.应放弃与他国相互冲突的观点,求得一致的意见
B.不以国家利益的冲突与否决定亲疏、好恶
C.应放弃与他国相互冲突的利益,通过妥协寻求一致利益
D.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决定亲疏、好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面对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美国国务卿艾奇逊说:“我们不可能在太平洋方面奉行孤立主义,对中国共产党干些什么都装作看不见:而要采取强硬的反孤立主义的立场,对付共产党在欧洲方面的威胁。”这说明

A.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与美国对立、斗争的政策
B.意识形态分歧影响了美国的对华政策
C.美国等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
D.新中国拒绝和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谈判、交流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邓小平指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其他方式,如‘大家庭’方式,‘集团政治’方式,‘势力范围’方式,都会带来矛盾,激化国际局势。”这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揭示了国家对外关系的本质特点
B.消除了世界各国之间的矛盾
C.突出了国家间平等与和平的愿望
D.避免了国家之间关系的恶化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新中国初期的外交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