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1949、1972、1992年分别形成了三次建交高潮。下列史实与三次高潮成因相对应的是 ( )
A.中苏建交尼克松访华两极格局的崩溃 |
B.一边倒“求同存异”《中美建交公报》 |
C.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
D.不结盟运动重返联合国多哈会议 |
建国初期,毛泽东提出了中国的三大外交政策: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其中“打扫干净”主要针对
A.不平等条约 | B.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特权 |
C.国民党反动派 | D.巩固新生人民政权 |
国书是一国派遣或召回大使、公使时,由国家元首致接受国元首的正式文书。下图是新中国第一号国书的局部,该国书的接受国应是 ( )
A.朝鲜 |
B.苏联 |
C.印度 |
D.日本 |
新中国成立后,为中非交往奠定基础的历史事件是
A.日内瓦会议 | B.万隆会议 |
C.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
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提出的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是
A.求同存异 |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C.互不侵犯 | D.反对霸权主义 |
下列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
B.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
C.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
D.推动了中国与苏联建交 |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外交活动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这离不开正确的外交思想的指导。下列外交活动与外交方针政策不成对应关系的是
A.1950年中苏签订了《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一边倒”方针 |
B.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开放”的政策 |
C.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不结盟”政策 |
D.1955年中国参加万隆会议取得重大成果——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右图是某一时期的宣传画,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当时的外交环境。请判断这一宣传画最有可能属于的时代是 ( )
A.20世纪50年代 | B.20 世纪60年代 |
C.20世纪70年代 | D.20世纪80年代 |
50年代,我国外交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有 ①17个国家与中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②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③在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地位参加的会议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⑤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亚非会议的圆满成功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⑤ | C.①②④⑤ | D.①②③④⑤ |
周恩来1949年11月在《新中国的外交》中指出:“在外交工作有方面:一面是联合,一面是斗争。就联合这方面来说,我们兄弟之邦并不是没有差别,换言之,对兄弟国家战略上是要联合。但战术上不能没有批评。”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外交工作的“联合”主要表现在①推行“一边倒”政策②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③推行与亚非拉国家友好合作政策④重视加强区域合作的外交政策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②④ | D.①③ |
周恩来堪称共和国外交的奠基人,他曾以矫健的身姿活跃在世界外交舞台上。下列中国的外交政策由周恩来首次提出或阐发的是
①“一边倒” 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求同存异”方针 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A.②③ | B.①④ | C.①② | D.③④ |
在西方世界日益关注中国的过程中,《时代》周刊是最典型的代表。下图是1949年毛泽东成为《时代》周刊封面人物时的图片,毛泽东能够成为备受关注的《时代》周刊人物的原因主要是
A.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社会发生巨变 |
B.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振兴 |
C.开创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揭开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 |
D.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以崭新的形象出现在世界舞台 |
1949年,前美国驻北平总领事柯乐柏曾以“总领事”身份写信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信件被原封不动地退回。这表明
A.美国承认新中国为合法政府 |
B.新中国要清除帝国主义残余势力 |
C.新中国不承认旧中国建立的外交关系 |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性不需要美国承认 |
邓小平说:“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才大大提高的。”体现这一论断的具体史实不包括的是
A.废除了英美攫取的治外法权 | B.促成了万隆亚非会议取得积极成果 |
C.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 D.参加了1954年日内瓦国际会议 |
新中国建国初就同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条约第五条规定:“缔约国双方
保证以友好合作的精神,并遵照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及不干涉对方内
政的原则,发展和巩固中苏两国之间的经济与文化关系,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
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这表明
A.苏联第一个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
B.新中国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C.我国实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 |
D.在一定程度上为新中国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