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说,如果亚非国家养成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惯,由于有众多的人口,印度和中国无疑将控制局面,这可能最终形成一个反对西方的集团。他希望这次会议开不起来。杜勒斯针对的是(  )

A.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中印会谈 B.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
C.以“求同存异”促进会议成功的万隆会议 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联大”会议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说:“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毛泽东重点强调实行“一边倒”的方针是(   )

A.中国革命斗争经验总结的产物 B.新中国的国家性质所决定的
C.在美苏冷战背景下的明智选择 D.有利于保障新中国国防安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20世纪50——70年代大国关系图。阅读下图(“—”表示合作关系,“<—>”表示对抗关系),甲乙丙分别指

A.英法美 B.英美苏 C.中苏美 D.美中苏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这里,“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     )

A.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
B.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
C.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
D.发挥在国际关系中应有的作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50年,英国政府认为,承认新中国虽不是保护英国在华利益的“灵丹妙药”,但至少可以提供一定程度的保护。而且,“如果不与这个政府建立关系,我们就不能对它将来的发展施加影响”。当时英国的对华认识

A.反映出中英双方的战争危机消失 B.反映出新中国不承认旧的中英关系
C.没有预料到新中国会倒向苏联一边 D.与美国的对华政策高度一致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说,如果亚非国家养成一种在西方制度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惯,由于有众多的人口,印度和中国无疑将控制局面,这可能最终形成一个反对西方的集团。他希望这次会议开不起来。杜勒斯针对的是(    )

A.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中印会谈
B.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
C.以“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会议成功的万隆会议
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联大”会议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认为,1954年不仅是新中国的法治年,也是新中国的外交年。下列选项能为“外交年”之说提供依据的是

A.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 B.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在万隆会议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著名的加拿大学者罗纳德·基斯在谈到万隆会议时说:当时“甚至连美国国务院的情报机构也承认,共产主义中国在万隆会议上所留下的良好印象应该归功于周恩来娴熟的外交技巧。在万隆会议上,美国的外交又输掉了具有重大意义的一仗,败在了一个共产主义者的手下。”这表明(  )

A.万隆会议帮助一些亚非国家开始摆脱美国控制
B.万隆会议促使许多亚非国家开始正确认识中国
C.具有个人魅力的外交家征服了美国
D.社会主义运动趋势在世界明显增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改编】周恩来在某次国际会议上说:“为了维护世界和平,我们处境大致相同的亚非国家首先应该友好合作,实现和平共处。……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段话最有可能出现在哪种场合上(     )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尼克松访华时 D.中印会谈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人的政治智慧是无与伦比和无限美妙的。周恩来教会人类怎么为人处世;邓小平教会人类怎么解决恩怨情仇。符合该材料主题的理论或政策分别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国两制”
B.求同存异、四项基本原则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求同存异、市场经济理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建国之初的三大外交政策是当时中国的对外战略,奠定了整个50年代外交政策的基础。三大外交政策总的倾向是

A.努力与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关系 B.否定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对外政策
C.赢得巩固政权和发展经济的时间 D.尽快融入日益全球化的国际体系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这表明我国(    )

A.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 B.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外援
C.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 D.由民间融资转向政府借贷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周恩来说:“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呢?中国100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不学他们”的突出表现是(   )

A.采取“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
B.采取“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C.采取“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
D.采取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图片是某一时期的宣传画,它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当时的外交环境。请判断这一宣传画最有可能属于下列哪一时期(  )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基辛格在《论中国》中说写到“在外交政策中,政治家常常通过寻求共同利益来达到目的。毛泽东却反其道而行之,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下列外交事件中,明显地体现了毛泽东上述外交思想的是(    )

A.建国初实行“一边倒”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D.反帝反修“两个拳头出击”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新中国初期的外交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