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毛泽东明确提出:“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为此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外交上(   )

A.实行不结盟政策 B.推行“一边倒”方针
C.开展多边外交 D.改善中美关系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新时期的对外政策不包括:

A.奉行不结盟政策 B.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C.“一边倒”政策 D.对外开放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明同学在研究某一问题时,在网上下载到与之相关的资料,他研究的问题最有可能是

事件
“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失事事件
开幕词
“让新亚洲和新非洲诞生吧!”
评价
“人类历史有史以来第一次有色人种的洲际会议”。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九次APEC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世界史研究领域开始大谈“复辟与反复辟斗争”问题,其代表论文《英、法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封建王朝复辟问题》指出:“任何一次新旧社会制度的更替,都是经过长期、反复、曲折、复杂的阶级斗争而实现的”,“反动的统治阶级”,“在被推翻之后”,“总是千方百计地企图复辟”。可见,当时世界史研究(    )

A.侧重英法国际关系的演变
B.体现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C.认真贯彻了“双百”方针
D.受到中苏关系变化的影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们并不要求个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我们应该在共同的基础上来互相了解和重视彼此的不同见解。”能体现以上言论原则的会议是

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会
B.万隆会议
C.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日内瓦会议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20世纪50~70年代大国关系图。图中“——”表示合作关系,“ ←→”表示对抗关系,阅读下图,甲、乙、丙所代表的国家正确的是

A.甲是中国、乙是英国、丙是法国
B.甲是日本、乙是苏联、丙是英国
C.甲是美国、乙是中国、丙是苏联
D.甲是法国、乙是日本、丙是美国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在解释“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时引述了毛泽东的一段话:“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不但现在不应急于去解决,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长时期内,也不应急于去解决。因为虽然我们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但帝国主义是绝不能很快地就以平等态度对待我们的。”这段材料体现了新中国(  )

A.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旧外交
B.平等地与一切国家建交的愿望
C.坚决保障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成果
D.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界碑,它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方针的最终形成。”这里的“它”是指

A.日内瓦会议的顺利召开
B.“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制定
D.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功建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人类文明交流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克服自然的屏障和隔阂,而且需要超越思想的障碍和束缚,更需要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我国外交政策有(    )
①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③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缓和④“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原新华社国际部记者高梁在《炎黄春秋》上发表了一篇回忆文章:“我作为代表团先遣小组的成员,亲身经历了这些激动心弦的日日夜夜……在三天之内办理了一切出国手续,赶制了行装……秘书处未再安排为我国举行升旗仪式,而是采取了更换旗帜的做法……秘书处不清楚,我国国旗的位置是按中国(CHINA)的‘C’,还是按中华人民共和国(PEOPLE'SREPUBLICOFCHINA)的第一个字母‘P’来排列。”据材料判断,此文所反映的外交事件是(  )
A.毛泽东率领代表团访问第一个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
B.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
C.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
D.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参加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50年代末,针对苏联单方面撕毁合同。毛泽东采取了“坚持原则,后发制人;坚持斗争,留有余地;坚持团结,反对分裂”的方针,而当苏联对新中国进行战争挑衅时,毛泽东又采取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方针。这反映出新中国(  )

A.在对外交往中具有毫不妥协的决心
B.自觉地担负起反对霸权主义的责任
C.在国家外交中采取较为灵活的策略
D.已经不再接受苏联在外交上的控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世界史研究领域开始大谈“复辟与反复辟斗争”问题,其代表论文《英法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封建王朝复辟问题》指出:“任何一次新旧社会制度的更替,都是经过长期、反复、曲折、复杂阶级斗争而实现的”,“反动的统治阶级”“在被推翻之后”。可见当时世界史研究 (  )

A.侧重英法国际关系的演变
B.体现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C.认真贯彻了“双百”方针
D.受到中苏关系变化的影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某史学著作:“当事件发生时,(中苏间的)这种分歧完全公开化了,毛泽东主义者嘲笑苏联害怕美国这只‘纸老虎’,而莫斯科则谴责北京存心想把世界拖入核战争。”文中的“事件”是

A.古巴导弹危机 B.柏林墙修筑
C.朝鲜战争 D.华约组织建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基辛格在《论中国》中说写到“在外交政策中,政治家常常通过寻求共同利益来达到目的。毛泽东却反其道而行之,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下列外交事件中,明显地体现了毛泽东上述外交思想的是

A.建国初实行“一边倒”政策 B.支持联合国的工作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中美关系缓和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二战后的某次会议拉开了世界不结盟运动的序幕。该会议的一些倡导国和积极参加国的领导人,如印尼总统苏加诺、印度总理尼赫鲁、埃及总理纳赛尔、缅甸总理吴努和柬埔寨领导人西哈努克亲王都是不结盟运动的发起者和主要领导人。与会的29个参加国后来都成了不结盟的骨干成员。同时,会议倡导的和平、独立原则是不结盟运动和平、中立、不结盟原则的先声,不结盟运动的宗旨是该会议精神的继续和发展。此次会议是(    )

A.万隆会议 B.日内瓦会议
C.布雷顿森林会议 D.七十七国集团会议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新中国初期的外交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