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国家的外交理念明确了本国在国际社会的身份定位和价值定位,是国家制定外交战略和政策的灵魂,是外交实践的指南。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曾强调过“新生社会主义国家”和“国际体系的革命者”的身份定位。下列外交政策和实践不符合这一身份定位的是

A.“一边倒” B.抗美援朝
C.参加日内瓦会议 D.不结盟政策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是新中国落实

A.捍卫和平与主权的“一边倒”外交方针
B.“一边倒”和“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的方计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五十年代一位政治家在一次会议后说:“会议的结果是对印度支那、东南亚和全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大贡献,这些结果令人信服她证实了国际上的一切分歧是可以通过和平协商得到解决的。”这次会议

A.中国明确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外交指导
B.体现了我国“一边倒”外交方针的重大转交
C.是新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D.周恩来在会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这表明我国

A. 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 B. 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外援
C. 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 D. 由民间融资转向政府借贷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50年1月2日,一名塔斯社记者问毛将在苏联逗留多久,毛回答道,‘我逗留苏联时间的长短,部分地决定于解决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利益的各项问题所需的时间’。”毛泽东访问苏联所要解决的最关键的问题是

A.学习苏联模式以建设社会主义 B.同苏联达成共识以共同抗美援朝
C.同苏联结盟以打破美国的封锁 D.争取苏联的承认以实现中苏建交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52年周恩来在一次讲话中指出:“对于驻在旧中国的各国使节,我们把他们当做普通侨民对待,不当作外交代表对待。”这体现的外交方针是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55年,周恩来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会议提出:“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这里的“同”不包括

A.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相同 B.大多国家遭受过殖民侵略
C.面临发展本国经济的任务 D.都有维护和平的共同愿望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48年到1949年初,中共中央确定了一个重要的外交方针,将承认问题由新政权的单向“被承认”变成与外国政府之间的双向承认。毛泽东把它概括为

A.“求同存异” B.“一边倒”
C.“另起炉灶”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50年1月18日新华社评论指出:“北京市军管会要收回的不是任何领事馆的‘办公地点和产业’,而是某些外国根据不平等条约而占据的中国地产。”该评论   

A.反映了中苏结盟之后加快清除资本主义势力
B.说明近代以来民族革命尚未胜利
C.体现了“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
D.表明抗美援朝战争迫在眉睫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果用下列四幅图反映20世纪不同时期的中美关系,下列排序最符合历史进程的是

A.①③②④ B.③①④② C.②④③① D.③①②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通过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新中国

A.发挥了大国应有的政治影响力 B.促进了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C.加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 D.推动了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61年美国总统肯尼迪曾表示,如果中国向美国表达需要粮食的愿望,美国愿意认真考虑。实际上中国政府没有主动要求美国政府供粮,只是同美国民间商业机构洽谈进口粮食的可能性。据此推论合理的是

A.中国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实现粮食自给
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美国经济出现“滞胀”,急需打开中国市场
D.意识形态的对立影响两国关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政府签署的亚非会议最后公报说:“一切国家都应有权按照联合国宪章的宗旨的原则,自由选择他们自己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和它们自己的生活方式。”这表明

A.中国最终放弃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B.社会主义运动已不再适应新的政治生态
C.中国开始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多边外交
D.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取得了实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是   

A.“求同存异”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另起炉灶”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这里,“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  

A.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 B.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
C.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 D.发挥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