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新中国成立以来,非洲各国与中国有着密切的交往与合作。其主要表现为,非洲发展中国家(  )
①是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要推动力量 ②是中国50年代初主要建交对象 
③与中国共同发起不结盟运动④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  )

A.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
B.促进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C.加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
D.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通过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新中国(  )

A.发挥了大国应有的政治影响力
B.促成了“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
C.确立了不结盟运动的领袖地位
D.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内部团结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中国战士高唱“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入朝参战。入朝部队的称呼是

A.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B.东北野战军
C.中国人民解放军 D.中国人民志愿军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说明当时

A.中美关系已经实现正常化
B.中国已有反霸统一战线构想
C.中国积极参与不结盟运动
D.中国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49年,前美国驻北平总领事柯乐柏曾以“总领事”身份写信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信件被
原封不动的退回.这表明(  )

A.美国承认新中国为合法政府
B.新中国不承认美国与国民党政府建立的外交关系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性不需要美国承认
D.新中国要清除帝国主义的残余势力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抗美援朝,是抗美援朝战争和抗美援朝运动的统称(多指抗美援朝战争),是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的群众性运动。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抗美援朝开始。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得到了解放军全军和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配合。1953年7月,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定》,抗美援朝胜利结束。这一历史事件从国际角度体现了(  )

A.维护新中国利益,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B.“一边倒”,反击美国在亚洲的“包围圈”
C.遏制美国“扶蒋反共”政策
D.为完全解决朝鲜问题会议召开奠定了条件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二  1950年,中国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其相关协定,规定:“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近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苏联解体后,中俄关系从“互视为友好” 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到1995年。2001年,中俄两国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两国永做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的意愿和决心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摘编自世界知识出版社编《国际条约集》等
(1)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与苏联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90年代中俄关系不断发展的背景。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外关系的发展变化,既与国内形势发展相连,也与国际政局变化有关。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中国的外交政策作了重大调整。下列表述,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

A.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调整的出发点
B.邓小平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科学判断是基本依据
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促进了国际合作
D.开展广泛结盟运动是调整的具体表现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在解释“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时引述了毛泽东的一段话“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不但现在不应急于去解决,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时期内,也不应急于去解决。因为虽然我们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但帝国主义是绝不能很快地就以平等态度对待我们的”,根据以上材料判断“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含义是(  )
①新中国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外交关系
②不急于同帝国主义建交
③与外国(主要指帝国主义)建立外交关系需要合适的时机和条件
④不愿意同帝国主义国家建交

A.②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西方报纸说:“周恩来在这次会议上消除了国外人们头脑中一个好战的中国的形象。他的发言代表了亚洲人的声音……经过这次会议,也架设了中、美官员双方接触的桥梁。”此会议应是(  )

A.日内瓦会议 B.亚非会议
C.第26届联大会议 D.布雷顿森林会议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人论述中国的某一外交举措时说:它“取得了亚洲邻国的信任,取消了缅甸、泰国等周边国家对中国这个大国的‘恐惧’心理,与新独立的亚非国家结成了战略方阵,开创了我国外交的新天地。”这一举措内涵是(  )

A.构建和谐世界的策略 B.“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C.“无敌国外交”的策略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中国成立初期,两大阵营对立,被迫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倒向社会主义阵营);1953年—1954年,在与资本主义的印度等国处理外交关系时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表明

A.新中国放弃了“一边倒”的方针 B.受到中印关系正常化的推动
C.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影响到外交政策 D.新中国外交方针进行了调整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吉尔伯特·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中说:“中国共产党人是在20世纪的民族主义和反对帝国主义的气氛中成长起来的,它强调反对强权,与弱小、不发达的‘农村’国家为伍,反对‘城市’国家。”这一论断(  )

A.说明中国共产党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B.反映了新中国一定时期的外交策略
C.反映了20世纪中外交往的全貌
D.反映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摘自某老师的课件,其评价的历史事件是(  )

A.万隆会议
B.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尼克松访华
D.上海合作组织建立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