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美国《财富》杂志代表西方社会发表了《香港已死》的预言文章。12年后,《财富》的姊妹杂志《时代》以25页的专辑否定了《财富》的预言。这从根本上说明( )
A.西方社会反对“一国两制” | B.中美关系由对抗走向缓和 |
C.“一国两制”适合香港发展 | D.西方对华态度发生根本变化 |
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这一规定说明了“一国两制”( )
A.构想正式提出 | B.是改革开放的指导方针 |
C.有了法律依据 | D.构想得到了成功实践 |
为庆祝澳门回归十周年,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和澳门记者联会主办了“十年回眸”全国巡回图片展。下列说法不符合图片介绍的是( )
A.“一国两制”促进了澳门的繁荣稳定 |
B.澳门回归促进了大陆与澳门的经济往来 |
C.澳门回归是民族区域自治的成功实践 |
D.澳门回归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范例 |
“一国两制”构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一国两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首次成功运用于解决澳门问题; | B.是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而确定的方针; |
C.20世纪50年代得到了系统阐述; | D.20世纪60年代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基本国策; |
香港人有一种说法,回归后的香港“股照常炒,马照常跑,舞照常跳”。这一现象最能说明香港特别行政区
A.直接受中央人民政府领导 | B.享有行政权、立法权和独立的司法权 |
C.保持原有的经济制度、生活方式不变 | D.主权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
2005年12月24日汪道涵先生去世,新党主席郁慕明在哀悼电文中说:"九二会谈,虽成绝响,两岸新局,已然展开。先生之行,开两岸和平大门;先生之德,受全球华人景仰。"对上述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 )
A."九二会谈"实现了海峡两岸的真正停火 |
B."汪辜会谈"推动了《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
C."汪辜会谈"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 |
D."九二会谈"达成了"一国两制"的共识 |
“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 )
A.“一国两制”的提出 | B.“九二共识”的确定 |
C.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 | D.中国国力的强大 |
1987年2月,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发表了《自由返乡运动宣言》。5月10日母亲节,一些老兵穿着写有“想家”两个大字的T恤衫走上街头。不久,老兵合唱团在一次集会上演唱《母亲您在何方?》,台上台下的老兵哭成一片。这反映了
A.“一国两制”构想得到台湾同胞的普遍认同 |
B.台胞期盼当局尽快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 |
C.海峡两岸业已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 |
D.港澳回归为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奠定基础 |
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 B.“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
C.“三民主义.国共合作” | D.“一个中国.高度自治” |
新中国成立后,没有立即收回香港主权的主要原因是
A.国力较弱,无力与英国对抗 |
B.为打破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封锁,保留香港作为大陆的国际通道 |
C.与英国签有协定 |
D.害怕美国进行武装干涉 |
2008年12月15日,随着两岸空运、海运直航和直接通邮的同步实施,终于实现了两岸人民期盼已久的“三通”。提出大陆与台湾“三通”最早的历史根据是( )
A.1979年的《告台湾同胞书》 |
B.1981年的《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
C.198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 |
D.199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 |
改革开放后,我国政府根据一些地区的历史和现状设立了特区。特区分为两类:一类是“经济特区”,如深圳、厦门、珠海、汕头等;一类是“特别行政区”,如香港、澳门。这两类特区的共同点是
A.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 |
B.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
C.都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自主权 |
D.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 |
根据国情,我国在某些地区先后设立了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三者的共同之处是都
A.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 |
B.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 |
C.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
D.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主权 |
胡锦涛指出,海协会和海基会在“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上恢复商谈并取得实际成果,标志着新形势下两岸关系改善和发展有了一个良好开端。其中“九二共识”指的是
A.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 B.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 |
C.“一国两制”的构想 | D.两岸经济合作、互补、互利的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