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说:"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议,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谈判是国共两党的平等会谈 | B.统一后国共两党要继续合作 |
C.国民党不以地方性代表参谈 | D.统一后台湾与中央地位平等 |
2008年5月,马英九正式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时强调:要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尽早恢复两岸协商。“九二共识”是指海峡两岸均坚持
A.“一国两制”的原则 | B.“和平统一”的方针 |
C.“两岸三通”的原则 | D.“一个中国”的原则 |
2005年12月24日汪道涵先生去世,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认为:“‘汪辜会谈’签了四项协议,是两岸关系的最高峰。”新党主席郁慕明在哀悼电文中说:“九二会谈,虽成绝响,两岸新局,已然展开。先生之行,开两岸和平大门;先生之德,受全球华人景仰。”对上述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九二会谈”促成了海峡两岸三通的实现 |
B.“九二会谈”达成了“一国两制”的共识 |
C.“汪辜会谈”受到海峡两岸的一致欢迎 |
D.“汪辜会谈”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 |
撒切尔夫人说:“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同一个不愿妥协和实力上远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这段话主要是指
A.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其外交的坚强后盾 | B.“一国两制”政策的高明 |
C.英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 D.英国对香港统治力不从心 |
改革开放后,我国政府根据一些地区的历史和现状设立了特区。特区分为两类:一类是“经济特区”,如深圳、厦门、珠海、汕头等;一类是“特别行政区”,如香港、澳门。这两类特区的共同点是
A.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 |
B.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
C.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 |
D.都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自主权 |
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并成功运用于对香港和澳门问题的解决。“一国两制”中的“两制”是指( )
A.两种社会制度 | B.两种经济制度 |
C.两种法律制度 | D.两种军事制度 |
1981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在谈话中提出:“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这一主张
A.蕴涵了“一国两制”的精髓 | B.首次宣布实行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 |
C.提供了港澳回归的法律依据 | D.直接推动了“九二共识”的达成 |
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在性质上的不同之处是
A.前者是中国内政,后者是历史遗留问题 |
B.前者是历史遗留问题,后者是中国内政 |
C.后者允许保留军队 |
D.前者是不平等的国际问题,后者是平等的国内问题 |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这两个历史瞬间之所以出现,其根本原因是 ( )
A.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 B.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 |
C.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增强 | D.邓小平的主观努力 |
自从1949年台湾同祖国大陆不幸分离以来,我们之间音讯不通,来往断绝,祖国不能统一。---近三十年来台湾同祖国的分离,是人为的,---我们希望双方尽快实现通航通邮,以利双方同胞直接接触。据材料信息,这应出自
A 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
B 1992年“九二共识”
C 1995年江泽民关于祖国统一大业谈话
D 2005年胡锦涛与连战会谈新闻纪要
有人说中英香港问题的谈判中,撒切尔夫人碰上邓小平是“铁娘子碰到钢铁公司”。撒切尔夫人后来也回忆说:“我们是同一个不肯让步,而且在实力上又远远超过我们的大国打交道。”由此可见,中国能够收回香港的根本条件是
A.中国政府强硬坚定的立场 | B.世界潮流的推动能够收回香港的根本条件是 |
C.邓小平高超的外交水平 | D.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
下面两图反映的历史现象,其理论依据是
A.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D.“一国两制”的构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