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台湾领导人马英九认为,解决两岸关系,“我觉得最好的办法,就
是争取足够长的历史阶段,让双方进行深度的交流,双方真正找出求同存异、共创双赢之路”。
马英九这一主张的实质是
A.在维持两岸现状前提下,谋求两岸和平发展 |
B.拒绝两岸统一,坚持“台独”立场 |
C.反对台湾独立,促进国家统一 |
D.积极开展两岸对话,谋求国家统一 |
邓小平说:“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议,
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但万万不可让
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实现国共再次合作,推动台湾祖国统一 |
B.“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有效方法 |
C.台湾问题属于中国内政,反对外部势力干涉 |
D.两党平等谈判是解决两岸关系的合适方式 |
我国能成功运用“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收回香港和澳门主权的关键因素是( )
A.此构想被相关各国所接受 |
B.收复失地天经地义,得道多助 |
C.改革开放使得我国的国力增强 |
D.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 |
阅读下列材料:
2005年4月26日至5月3日,连战先生从台北出发,先后到达祖国大陆的南京、北京、西安、上海等城市,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双手终于握到了一起,并发表了“三项体认”和“五个促进”的新闻公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和平之旅”的第一站南京,刚下飞机的连战说:“对中国国民党来讲,南京是一个具有历史连接、感情连接的地方……是‘国父’以及创党总理中山先生的陵寝所在地……”
材料二 党史研究专家李新在《国共关系七十年·序》中指出:在当代中国的政治舞台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是举足轻重的两个政党。从本世纪20年代以来,国共两党经历了两次合作……国共两党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左右了中国历史的进程,影响到中华民族的昌盛……
材料三 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谋求台海和平稳定,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维护两岸同胞利益,是两党的共同主张。
——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胡锦涛与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会谈新闻公报
请回答:
(1)20世纪的二十年代,国共两党实行了首次合作。国共两党首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是什么?合作后共同开展了什么运动?
(2)1937年,为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日本制造了什么事变?为实现全民族抗战,国共再次携手合作。请指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
(3)“九二共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目前,祖国大陆提出的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政策是什么?
(4)从国共两次合作过程中,你得到了哪些认识?
1992年,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与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达成了重要共识,通称“九二共识”,即
A.和平统一 | B.海峡两岸共同发展经济 |
C.一国两制 | D.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
凌青诗作:“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前仇旧恨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诗中涉及的历史事件有
①虎门销烟
②签订《南京条约》
③签订《马关条约》
④香港回归
A.①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从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鉴于历史的经验和台湾的现实,我们提出了祖国统一之后可以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设想。”由此可见,“一国两制”的提出最初主要是为解决
A.香港问题 | B.台湾问题 | C.澳门问题 | D.国际问题 |
根据你对“一国两制”的理解,澳门回归后享有权利有 ( )
①可以有部分自己的军队
②直接受中央人民政府的管辖
③可与外国签订各种条约和协议
④享有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⑤可以保持财政独立
A.①②③ | B.④⑤ | C.②④⑤ | D.①③④ |
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吟道:“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为早日结束两岸分离局面,实现祖国统,邓小平提出了
A.对内改革 | B.一国两制 | C.创办特区 | D.对外开放 |
1992年,海基会与海协会达成的共识,是两岸关系的一次历史性突破。下面对“共识”的解释,正确的是
A.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
B.两岸经济合作、互补、互利 |
C.两岸实行直接通邮、通航、通商 |
D.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国殇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天苍苍,野茫茫。
山之上,国之殇。
——于右任
材料二 “大家都知道,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都以中国的富强、康乐为目标,但是不幸的日本铁蹄的侵略阻碍了、终止了这个国家文明的建设以及现代化的进程。抗战胜利之后,国共两党对于国家所应该走的总路线又有不同的看法,它的结果是以内战的方式来解决。因此到今天,一个台湾海峡,一条海峡阻隔了两岸,不晓得阻隔了多少的家庭,造成了多少的不幸、哀怨,尤其还形成了若干民族之间的嫌隙,尤其到今天回荡不已。”
——连战北大演讲《坚持和平,走向双赢》(2005.4.29)
材料三 胡锦涛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4点意见:第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第二,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第三,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第四,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人民网(2005.3.4)
材料四 台湾最新一期《投资中国》杂志的资料显示,截至2003年年中,台商赴大陆投资的家数累计已经有68115家,累计合同台资金额已达1295.46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金额773.57亿美元,已向800亿美元逼近。台商到大陆投资使两岸贸易额大幅增长,而台商目前在大陆雇佣的数万名台籍员工,也降低了台湾的失业人数,这些工作人员大部分的薪金也都由其家人在台湾消费。……台商的投资行为也增加了大陆的就业机会。因此,为台商创造一个和平稳定的经营环境,对两岸是一种双赢结果。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反映了什么问题,结合材料二谈谈这个问题是怎样形成的?
(2)新时期我党是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3)结合以上材料说明问题的解决将有着怎样的伟大意义,谈谈你的看法。
1987年3月5日香港《星岛日报》报道说:“……香港人民对于英国的这块殖民地到一九九七年归中国统治之后能够保持它的资本主义制度的信心与日俱增。”此报道说明香港人民( )
A.迫切要求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 |
B.不支持实现社会主义制度 |
C.企盼获得民族独立和自由 |
D.逐渐认可“一国两制”的构想 |
1990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为实现香港顺利回归奠定了基础。《基本法》中所蕴含的原则有:
①一国两制
②港人治港
③高度自治
④社会主义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②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