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国民党败退台湾以后,以台湾为依托,把海南岛和金门、马祖作为两翼,依恃其海、空军的所谓优势,不仅要保住流亡的政权,更要准备“反攻大陆”。蒋介石提出国民党的政治目标是“反共抗战,复国建国”。他的如意算盘是“一年准备,二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
——《蒋总统集》
材料二:我们愿意同台湾当局协商和平解决台湾的具体步骤和条件,并希望台湾当局在他们认为适当的时机,派出代表到北京或者其他适当的地点,同我们开始这种商谈。
——周恩来《在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的报告》
材料三:1976年11月,蒋经国说:“吾人处于今日的恶劣环境之中,不得不以忍辱负重之苦心,来处理许多难以忍受的事。”“吾人如不积极建设台湾,不但无法自卫,而且无法生存。”
——刘建武《国共关系七十年》
请完成:
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解决台湾和大陆关系问题上的方式有什么不同?材料三与材料一相比,蒋经国的政策与蒋介石的打算发生了什么变化?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1年2月,海协会会长陈云林率团再次到台湾访问,与海基会及有关单位商谈合作事宜。海协会与海基会的交流活动始于

A.“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B.《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C.两会商谈达成“九二共识” D.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81年9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向新华社记者发表谈话,提出:“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这一主张               

A.首次宣布用和平方式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B.提供了港澳回归的法律依据
C.直接推动了海峡两岸“三通”的达成
D.蕴涵了“一国两制”的精髓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87 年2 月,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发表了《自由返乡运动宣言》。5 月10日母亲节,一些老兵穿着写有“想家”两个大字的T 恤衫走上街头。不久,老兵合唱团在一次集会上演唱《母亲您在何方?》,台上台下的老兵哭成一片。这反映了

A.“一国两制”构想得到台湾同胞的普遍认同
B.台胞期盼当局尽快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
C.海峡两岸业已达成“一国两制”的共识
D.港澳回归为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奠定基础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下列四幅图是反映海峡两岸关系的有关图片,从中可以获取的信息有(  )

①两岸交流日益频繁 
②祖国统一是两岸人民共同愿望 
③马英九的胜选表明两岸统一指日可待 
④国际反华势力是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巨大障碍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  (   )

A.“一国两制”的提出 B.“九二共识”的确定
C.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 D.中国国力的强大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这一文件

A.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
B.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C.主张国共两党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合作
D.结束了海峡两岸长期的分裂状态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是2005年至2006年大陆与台湾之间贸易发展的情况统计表。形成表中现象的主要原因和因素是(  )

年份
2005年
2006年
增长率
台湾出口大陆
757
871.1
16.60%
大陆出口台湾
155
207.4
25.30%
贸易总额
912
1078.5
18.25%

①九二共识”的形成
②台胞投资保护法制定
③大陆对台政策的稳定
④海峡两岸政府共同努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中指出:“时至今日,种种条件都对统一有利,可谓万事俱备,任何人都不应当拂逆民族的意志……”当时有利于统一的条件有                                                            (  )
①世界上普遍承认只有一个中国          ②“一国两制”方针的推动
③大陆安定团结,实行改革开放          ④台湾当局对大陆部分开放

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 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

A. "一国两制"的提出 B. "九二共识"的确定
C. 中国困际威塑的提高 D. 中国国力的强大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当前中美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是(  )

A.意识形态问题 B.台湾问题 C.人权问题 D.贸易问题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0年4月温家宝说:“我去台湾的愿望依旧是那么强烈,因为我认为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化,具有强大的震撼力和凝聚力,不要因为50年的政治而丢掉5000年的文化”。这段话不能表明

A.对实现祖国统一的坚定信念 B.热爱祖国的情感
C.大陆对改善两岸关系的最大诚意 D.坚持“一国两制”的原则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9年6月27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表决通过决定,授权澳门
特别行政区对设在珠海市南部横琴岛的澳门大学新校区实施管理,横琴岛澳门大学新校区与
横琴岛其他区域实行隔离式管理。这意味着横琴岛的一部分将成为实行“一国两制”的新区
域。这表明(  )

A.“一国两制”的实践日益丰富
B.“一国两制”保证了澳门的稳定繁荣
C.“一国两制”适合中国的任何地区
D.“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唯一途径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是我国根据中国自己的情况提出来的……
实现国家统一是民族的愿望,一百年不统一,一千年也要统一的。……我们采取“一个国家,
两种制度”的办法解决香港问题,不是一时的感情冲动,也不是玩弄手法,完全是从实际出
发的,是充分照顾到香港的历史和现实情况的。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二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乡愁》
材料三《海峡两岸亲人见面》的图片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依据。这种政治构想在我国已有什么成功的
实践范例?
(2)据材料二,说明造成诗人离愁别绪的历史原因,目前影响最终消除诗人离愁别绪的因
素有哪些?
(3)联系材料二、三,你有何认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香港回归祖国10周年的日子里,《香港商报》发表了题为《十载不凡路,香江
书华章》的社评。其中有这样的评论“如果说十年前无论是国际社会,还是在香港本地,都
有不少人对‘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心存怀疑,今天,所有的疑虑都已经烟消云散了……”,
请你给该评论加一个合适的标题:

A.“一国两制”的实践日益丰富
B.一国两制”——香港繁荣稳定的制度
C.“一国两制”能够解决台湾问题
D.“一国两制”——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一国两制理论的创新意义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