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1982年邓小平与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会谈,取得的结果是

A.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
B.“一国两制”成为中英双方代表的共识
C.中国同意“以主权换治权”
D.双方约定以外交途径解决香港问题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最主要的国际意义在于:

A.“一国两制”成为国际社会广泛接受的基本原则
B.用和平方式成功解决了国与国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
C.中国在完成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建设性的一步
D.向世界宣告中国有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政治能力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温家宝总理在一次答记者问时,引用了“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这几句诗。该回答是针对

A.香港问题 B.台湾问题 C.中美关系问题 D.钓鱼岛问题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

A.“一国两制”的提出 B.“九二共识”的确定
C.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 D.中国综合国力的强大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台湾乡土文学家钟理和有这样一句话:“原乡人的血,必须流返原乡,才会停止沸腾!”这表达了

A.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B.海峡两岸有着血浓于水的亲情
C.实现统一是台湾各党的迫切要求
D.“一个中国”是两岸和平统一的前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2年1月1日是《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3周年。它的发表在国内引起巨大反响,被看成海峡两岸由对立走向对话的第一步。下列与它的内容不相符的是

A.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
B.建议海峡两岸首先实现三通
C.决定停止对金门岛等岛屿的炮击
D.主张两党实行对等谈判,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邓小平说:“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一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公布”。对这段话的理解错误的是(    )

A.谈判是国共两党的平等 B.统一后国共两党要继续合作
C.台湾不以地方性代表会谈 D.统一后台湾与中央地位平等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台湾诗人于光中的《乡愁》吟道:“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为早日结束两岸分离局面,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下列哪份文件阐述了这一构想?(    )

A.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
B.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
C.1981年 《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D.1984年《政府工作报告》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87年2月,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发表了《自由返乡运动宣言》。5月10日母亲节,一些老兵穿着写有“想家”两个大字的T恤衫走上街头。不久,老兵合唱团在一次集会上演唱《母亲您在何方?》,台上台下的老兵哭成一片。这反映了

A.“一国两制”构想得到台湾同胞的普遍认同
B.台胞期盼当局尽快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
C.海峡两岸业已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
D.港澳回归为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奠定基础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判断正误,正确的选A,错误的选B。(本部分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
明太祖曾说过“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这表明明太祖意欲废除丞相。
太平天国运动中颁布的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文件是《天朝田亩制度》。
台湾问题与香港、澳门问题同属于国家统一问题,都是由于列强的侵略造成的。“一国两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方案,它有利于保持台港澳地区的稳定与繁荣。
有人说:少年周恩来就十分崇拜孙中山在民国元年提出的“耕者有其田”的革命主张。
世纪之交,邓小平为景山学校的题词,确立了教育的重要目标。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台湾同祖国大陆一脉相承。下列有关两岸关系发展的史实按照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②《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③海峡两岸正式实现“三通”
④“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共识达成

A.①②④③ B.②①④③
C.①②③④ D.②①③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8年,海峡两岸直接“三通”变成了现实。有人说这是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又一次历史性突破”。此前海峡两岸关系发展取得的“历史性突破”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B.“一国两制”的提出
C.海基会和海协会的成立
D.“九二共识”的达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这一重要共识是

A.两岸直接实行通邮、通航、通商
B.两岸同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C.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D.允许台湾居民回大陆探亲旅游投资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95年美国《财富》杂志代表西方社会发表了《香港已死》的预言文章。12年后,《财富》的姊妹杂志《时代》以25页的专辑否定了《财富》的预言。这从根本上说明

A.西方社会反对“一国两制” B.中美关系由对抗走向缓和
C.“一国两制”适合香港发展 D.西方对华态度发生根本变化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5年12月24日汪道涵先生去世,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认为:“‘汪辜会谈’签了四项协议,是两岸关系的最高峰。”新党主席郁慕明在哀悼电文中说:“九二会谈,虽成绝响,两岸新局,已然展开。先生之行,开两岸和平大门;先生之德,受全球华人景仰。”对上述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九二会谈”促成了海峡两岸三通的实现
B.“九二会谈”达成了“一国两制”的共识
C.“汪辜会谈”受到海峡两岸的一致欢迎
D.“汪辜会谈”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一国两制理论的创新意义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