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了“一国两制”后,下面四位同学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你认为哪一位同学的观点最符合“一国两制”的理论( )
A.孙华:“一国两制”首先要坚持在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 |
B.许利:“一国两制”会改变中国大陆的社会主义性质 |
C.苏明:“一国两制”只适用于中国,对其他国家不适用 |
D.李铭:“一国两制”就是要改变港、澳、台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
环球时报记者李洁思台湾报道:2008年7月21日,陈水扁卸任后首度以 “被告”身份出庭。一位老伯伯从背后一记“无影脚”踹了陈水扁屁股,声称:“我是代表十几亿中国人踹陈水扁。”这说明
A.“一国两制”已经成为海峡两岸人民的共识 |
B.“台独”势力在台湾已经受到法律的严惩 |
C.“台独”不得民心,受到人民的唾弃 |
D.国共两党已经实现第三次合作 |
1949年,这串“东海捧出的珍珠”再次与“母亲”分离。为了让她早日“回来”,邓小平提出
A.“一国两制”构想 | B.八项主张 | C.“九条方针” | D.“九二共识” |
台湾歌手王少峰在其创作的歌曲《海峡两岸》中写道:“相逢太美分离太痛,海峡两岸情意浓。”如果依次审视1949年以后的两岸关系,下列解读错误的是
A.“分离”的直接原因是国共两党的内战 |
B.“相逢”最早应该在20世纪80年代 |
C.“太痛”说明两岸人民渴望统一 |
D.“太美”表明两岸当局都接受“一国两制” |
“几个小时前我还是皇家警察,但我现在是一名堂堂正正的香港警察了。”该警察说这句话的背景是( )
A.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 |
B.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
C.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 |
D.《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颁布 |
“忆往昔,求和割地华夏声咽忍顾黎民血;看今朝,喜迎回归举国同庆再造中国魂。”下列各项中,最符合这幅对联主题的是
A.开国大典 | B.“文革”结束 | C.香港回归 | D.改革开放 |
江泽民在中共十六大的报告中强调指出:“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目前阻碍祖国实现和平统一台湾的因素是
A.台湾当局 | B.台湾人民 |
C.台湾的军队 | D.台湾岛内的分裂势力和国际反华势力 |
台湾前行政院长、民进党大佬谢长廷宣布于今年10月5日赴大陆访问五天,绿营内部部份独派人士持续批判,质疑谢长廷出访时机不宜,对此,谢长廷3号以“今日我足迹,未来后人路”回应。5日在福建祭祖后,谢长廷说,“我们要做对得起祖先的事情,这样才会受到宗亲的欢迎。要做对的事,祖先才会因你而光荣”。对此理解符合实际的是
A.谢长廷访问大陆标志着两岸长期政治隔绝的状态终于打破,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的变化 |
B.谢长廷大陆之行标志着台湾主张台独的民进党从否定“九二共识”到承认“九二共识” |
C.谢长廷的大陆之行将推动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的最终实现 |
D.谢长廷对反对之声的回应说明和平对话、维护国家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心声 |
下列关于一国两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一个中国”是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 | B.特别行政区享有完全的自治 |
C.中央人民政府代表中国行使主权 | D.特别行政区原有社会制度不变 |
2009年12月20日,胡锦涛在澳门回归十周年的庆典上发表讲话:“‘一国两制’在澳门的成功实践,为澳门发展谱写出新的辉煌篇章。”“一国两制”在澳门能够“谱写出新的辉煌篇章”的主要原因是
A.适应了澳门的发展 | B.灵活的外交政策 |
C.国际社会的支持 | D.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
1987年2月,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发表了《自由返乡运动宣言》。5月10日母亲节,一些老兵穿着写有“想家”两个大字的T恤衫走上街头。不久,老兵合唱团在一次集会上演唱《母亲您在何方?》,台上台下的老兵哭成一片。这反映了
A.“一国两制”构想得到台湾同胞的普遍认同 |
B.台胞期盼当局尽快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 |
C.海峡两岸业已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 |
D.港澳回归为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奠定基础 |
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正确与错误分别用“A”和“B”表示。
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以及血缘关系所维系的宗法制,构成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
近代南京见证了太平天国定都、中华民国成立、侵华日军大屠杀和抗日战争胜利等历史风云变幻。( )
针对列强发动的某次对外战争,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大师雨果先生愤怒地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文中的“两个强盗”是指英国和美国,“夏宫”是指圆明园。( )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新民主主义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她先后领导了五四运动、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最终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
香港、澳门的回归,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 )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回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达成的协议时说:“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在同一个不愿意妥协和实力远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这段话主要说明
A.中国处理国际关系时坚持不妥协的立场 |
B.中国在国际社会中享有崇高的国际地位和威望 |
C.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是其外交的坚强后盾 |
D.英国的霸权地位已经丧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