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文化大革命中红卫兵批斗国家主席刘少奇的场景。我们可以从中吸取的最大教训是
A.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设 |
B.加强青少年思想品德建 |
C.加强国家领导人的安全保卫 |
D.加强行使人民群众的监督权 |
2006年4月19日,某报纸刊登一篇题为《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的文章中指出:“今年的五月十六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四十年前的这一天,一场席卷中国大地的政治运动爆发了。它无论是从广度还是深度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害超越了任何一场战争,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浩劫。”导致此浩劫的主要原因是
A.国际形势的日益恶化 | B.反党集团的推动和利用 |
C.党的指导思想出现重大失误 | D.个人崇拜的发展和推动 |
文化大革命中,实际上是国家政治体制建设重大倒退的是
A.红卫兵运动 |
B.上海造反派夺取了上海市的党政领导大权 |
C.各地建立党政合一、政企合一的一元领导体制的革命委员会 |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没有举行过一次会议 |
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反思开始于‘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第三次反思是……何以在大胜利中又大失误。”其中的“第三次反思”是在
A.解放战争胜利后 | B.“大跃进”运动后 |
C.“一五”计划完成后 | D.“文化大革命”后 |
电视连续剧《金婚》中,女主人公文丽是位小学教师,但是有一段时间学生“停课闹革命”,她只得暂时放下了工作回家。这种情况应当发生在( )
A.“文化大革命”时期 | B.“大跃进”时期 | C.人民公社化时期 | D.过渡时期 |
1967年,有位作家说:“曾经有人说过,做女人难,做名女人更难。我却要说,做文人难,做作家尤难。”这位作家这样说的原因是 ( )
A.1 9世纪60年代缺乏创作素材 |
B.作家搞创作比较辛苦,得不到社会的认可 |
C.“文革”期间,“双百”方针受到严重冲击和破坏 |
D.改革开放以后,“双百”方针没有得到及时恢复 |
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包括
①国家宪法成为一纸空文,出现大量冤假错案
②人大政协会议十年没有召开
③造反派夺权政府动作陷入瘫痪
④经济损失巨大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①③ | D.①②③④ |
20世纪80年代,意大利记者奥林娜·法拉奇采访中国国家领导人时问:中国以后怎样才能避免“文化大革命”式的悲剧出现?假设你是国家领导人,你认为应该怎么做?
A.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
B.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C.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D.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
根据何顿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我们像葵花》中有这样的一组镜头:男主人公冯建军的养父冯清明在下雨天收衣服时,不小心用晾衣杆碰破了家中挂着的毛主席画像,随后被无端关押10多年。在看到这组镜头时,作为对历史有所了解的人,你认为对此应怎样解释才正确( )
①作为小说和影视作品的内容,这一段内容纯属虚构,
②根据这一情节来判断,这一组镜头反映的社会背景应该是在“文革”开始后不久
③艺术是社会现实的反映,这反映了当时我国法制建设遭到破坏的情形
④冯清明破坏毛主席画像的事实,表明当时中国的确存在大量反革命分子
A.②③ | B.①④ | C.②④ | D.①②③④ |
“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党历史上最大的冤案是
A.吴晗因《海瑞罢官》遭到批判 | B.叶剑英等人的抗争被诬为“二月逆流” |
C.刘少奇被打成“叛徒、内奸、工贼” | D.“四人帮”掀起“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 |
艺术创作反映了时代特征,下图《上山下乡光荣》可以直接用于研究的主题是
A.三大改造和“双百方针”的贯彻 | B.“三下乡”活动 |
C.“文化大革命”的历史 | D.邓小平全面整顿思想 |
下文摘自某书局发行的教科书前言,据此判断该教科书出版时期为
二、无产阶级的新教材的编写,是一桩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新事业,我们正处在摸索和尝试的过程中,缺点和错误是难免的,我们殷切地期望各地革命委员会广泛征集革命的学生、革命的教员、革命的工人提出意见和批评。 |
A.1949~1956年 B.1956~1966年 C.1966~1976年 D.1978~198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