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六日中共中央发布的一则通知说:“在内外压力下,可能在谈判后,有条件地承认我党地位,我党亦有条件地承认国民党的地位,造成两党合作(加上民主同盟等)、和平发展的新阶段。”下面和通知相关的事件是()
A.重庆谈判 | B.政协会议 |
C.北平和谈 | D.西安事变 |
20世纪40年代,清华大学教授、爱国民主人士朱自清曾经说道:“胜利来的时候,我们喘一口气,情不自禁地在心头描画着三五年后可能实现的一个小康……但是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去了,接着是一阵阵闷雷响着。这个变化太快了,幻灭得太快了。”这里的“小康”和“闷雷”分别是指()
A.经济发展与稳定、抗日战争 |
B.政治民主与团结、国共内战 |
C.社会进步与平等、北伐战争 |
D.生活幸福与安康、十年文革 |
下图是1940—1947年中国报刊上“民主”出现频率统计图。其中“民主”出现频率最高时的主要的原因是()
A.重庆政协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决议 |
B.重庆谈判确立了实现和平建国的方针 |
C.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 |
D.全面内战爆发后,和平民主呼声高涨 |
毛泽东发文称:“人民是什么?在中国,在现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这些阶级在工人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团结起来,组成自己的国家,选举自己的政府,向着帝国主义的走狗即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及代表这些阶级的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帮凶们实行专政,实行独裁。”此文发表的背景是()
A.国民革命运动兴起 | B.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 |
C.解放战争及即将胜利 | D.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
下图是1940—1947年中国报刊上“民主”出现频率统计图。其中“民主”出现频率最高时的主要原因是( )
A.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 |
B.重庆谈判确立了实现和平建国的方针 |
C.重庆政协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决议 |
D.全面内战爆发后,和平民主呼声高涨 |
下图为解放战争时期某一重大行动。这一行动对中国革命的影响有
① 直接威胁了国民政府统治中心
② 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
③ 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序幕
④ 成为国民党统治消亡的转折点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③④ | D.①③④ |
二战结束后,英美等国对华武器禁运。1946年7月29日马歇尔宣布停止向国民政府提供美援,同时,英国也对南京国民政府实施军火禁运,拒绝了南京国民政府购买枪炮子弹、舰炮、飞机机架等请求。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A.英美对于国民政府政治腐败深感失望 |
B.战后欧美社会反战运动持续高涨 |
C.中国人民反帝运动危害西方在华利益 |
D.西方经济发展迅速世界市场广阔 |
陈旭麓先生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关于这“三次高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根本一致 | B.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根本一致 |
C.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根本一致 | D.革命对象与革命领导根本一致 |
下图是近现代著名美术编辑苏光的漫画《灾星图》。从图片看出,作品应出现在何时()
A.国民革命时期 |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
C.抗日战争时期 | D.解放战争时期 |
《解放日报》1945年9月5日社论:“经过八年的战争,全中国创痍满目,百废待兴,全中国人民迫切地需要和平、团结与民主.以便同心协力,建设新中国。”这说明
A.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
B.抗日战争结束,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
C.中国共产党力图推动战后民主联合政府的成立 |
D.国共重庆谈判,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 |
下图是1940—1947年中国报刊上“民主”出现频率统计图。其中1946年“民主”出现频率较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A.抗战胜利后,民众渴望和平民主 |
B.国共重庆谈判,确立了和平民主建国的方针 |
C.重庆政协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决议 |
D.全国规模的内战爆发,和平民主的呼声高涨 |
2009年红岩革命纪念馆展出了一本泛黄的手抄本,封皮上有“参政员毛泽东在渝市之动态民国三十四年八月二十六日至九月卅日”的字样。当时“参政员毛泽东在渝市”参与讨论的主要问题是
A.促进国共联合抗战 | B.开展国民革命运动 |
C.建立何种政治体制 | D.与各民主党派协商建国 |
毛泽东在1945年8月说:“中国的局面,联合政府的几种形式,现在是独裁加若干民主,并将占相当长时期,我们还是要钻进去给蒋介石洗脸(即改造),而不是要砍头。这个弯路使我们党在各方面达到成熟,中国人民更觉悟,然后实现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当时中共的设想是()
A.希望通过和平激进方式争取民主 |
B.通过重庆谈判,建立国共两党联合执政的政府 |
C.控制联合政府,打破一党专政 |
D.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 |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是18世纪后期工业革命以来现代生产力引发的社会生产方式与人类生活方式大变革。在中国,如果把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110年的中国近代化历程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后30年中国近代化的内涵是()
A.资本主义化 | B.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 |
C.新民主主义化 | D.民族独立和富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