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里的“三个战役”是指:(   )

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进攻等战役 B.刘邓大军挺进中原等战役
C.辽沈、淮海、平津战役 D.渡江等战役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中原的重大意义是

A.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B.粉碎蒋介石的重点进攻
C.改变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 D.改变解放战争的战略态势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毛泽东曾说:“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个伟大的事变。”这个“事变”是

A.张学良、杨虎城发动的“西安事变” B.日本侵略者发动的“七七事变”
C.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D.彭德怀领导的“百团大战”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毛泽东曾在一篇文章中宣告:“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的主要标志是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渡江作战与解放南京
C.三大战役的胜利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去年年初国内战局毫无开朗现象,如今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已是一片光明的远景,大半个中国今年绝对可以在安定中开始建国工作了,同时民主与反动势力的实力也是越见优劣分明了。炼污的政府,反动的集团,……让它们都随着旧年滚到后面去吧!”(《钱家骏日记》)材料表明作者当时看到了

A.共和取代帝制的现实 B.袁世凯军阀统治的彻底失败
C.抗日战争胜利的曙光 D.解放战争即将赢得全国胜利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为(   )

A.无产阶级领导革命 B.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
C.建立起与国民党对峙的政权 D.发展了新民主主义经济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毛泽东说:“我刘邓、陈粟、陈谢三路野战大军……纵横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间,歼灭大量敌人,使蒋军处于被动地位……起了决定性的战略作用”。该军事行动的“战略作用”是(    )

A.迫使国民党停止全面进攻 B.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
C.拉开对国民党战略决战的序幕 D.基本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45年,教育家晏阳初在与蒋介石的一次会面中说:“人民遭受了二十一年的内战,他们流尽了鲜血。现在该是为农村的大众干一些事情的时候了。”蒋介石说:“你是个学者,我是个战士。等消灭了对手之后再说吧。”对此后蒋介石消灭对手所作所为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揭开了全面内战的序幕
B.三大战役基本结束后蒋介石发出“求和”声明
C.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
D.1947年春,国民党军队由重点进攻转为全面进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工厂死在接收上, 鸟窠做在烟囱上。……,民主涂在嘴巴上, 自由附在条件上,议案、协定归了档,文章写在水面上。……,财政躺在发行上,发行发到天文上。……,中国命运在哪里,挂在高高鼻子上。”这首诗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社会状况

A.国民大革命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就发展红色旅游的总体思路、总体布局和主要措施作出明确规定,表明国家将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产业,强调发展红色旅游既是一项经济工程,更是一项文化工程、政治工程。
请回答:
(1)上海、井冈山、遵义、延安、西柏坡等被国家列入红色旅游景点,结合上述地点发生的重大事件,概括说明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发展历程。
(2)“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卢沟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等也被国务院列入红色旅游景点,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假如你是导游或者这些景点的解说员,请你向游客简单介绍这些景点反映的日本侵华史实。结合这些景点所反映的史实,概括归纳日本侵华的特点。
(3)请你为红色旅游的发展献计献策。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毛泽东回到延安的欢迎晚会上,张治中发表感想说:“毛先生此次去重庆,造成了普遍的最良好的印象,同时,也获得了很大的成就。”这里“很大的成就”主要指

A.解决了人民军队的合法性问题
B.决定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
C.达成了建立联合政府的协议
D.国民党承认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联新社记者发出的电讯报道说:“美国在华的声誉业已一落千丈,……不单是中国的共产党与自由主义者,即使是一般的银行家和商人,现在也都逐渐感觉到美国对华的两面干涉政策。”这则报道的背景是美国

A.在巴黎和会上不顾中国主权出卖中国利益
B.在一战期间加紧了对中国的政治经济侵略
C.在“九一八事变”后,纵容日本对华侵略
D.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扩大对华经济侵略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福”字的原意为“人人有田耕,人人有衣穿”。有田就有保障,有保障就是福,这代表了农民阶级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列政策或措施能够充分满足这一愿望的是(  )

A.《天朝田亩制度》 B.孙中山的“平均地权”
C.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D.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中正确反映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的排序是

A.③②①④ B.④①②③ C.①④②③ D.①③②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打倒列强,除军阀”“打土豪,分田地”“停止内战,
一致对外”“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前方打老蒋,后方挖蒋根”。上述口号所反映的历史发展主题是(  )

A.国民大革命 B.工农武装割据 C.新民主主义革命 D.推翻国民政府统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西藏和平解放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