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田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这体现了
A.察举制的弊端 | B.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 |
C.地方无选官权 | D.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 |
有学者认为,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而展开。这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起中央集权的“大厦”。这四根“支柱”对于中央集权的作用不包括 ( )
A.郡县制度: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
B.尊儒制度:使儒家思想上升为官方哲学 |
C.科举制度: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 |
D.国有专营制度:有效控制国家重要资源,保证中央财政收入 |
东突厥灭亡后,在如何处理战败后的东突厥人,对以下两种意见分析正确的是( )
甲方:突厥虽云一国,然其种类区分各有酋帅,今宜因其离散,各即本部署为君长,不相存属。
乙方:请准汉武故事,直降匈奴与塞下,全其部落,顺其土俗,使为中国幸蔽,策之善者也。
A.甲方正确 | B.甲乙方都不正确 | C.乙方正确 | D.甲乙方都正确 |
下列不属于唐太宗为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所做的贡献是( )
A.采用和亲政策,加强与吐蕃的关系 |
B.在东突厥设置羁縻府州,笼络突厥降众 |
C.在西突厥旧地设置西域都护府,管辖西域地区 |
D.采用开明的政策,接受西北少数民族所上的尊号 |
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
A.唐朝的门下省 | B.宋朝的枢密院 |
C.明朝的内阁 | D.清朝的军机处 |
唐太宗说过“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反映出唐太宗( )
A.民贵君轻的思想 | B.农业为本的思想 |
C.君治为本的思想 | D.心存百姓的思想 |
“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惟一的君主。”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共主说明周王实现了高度集权 |
B.独主是指皇帝实行地方长官任命制 |
C.本质上都以血缘亲疏分配权力 |
D.两者在统治方式上并无实质性区别 |
《汉书·武帝纪》记载:“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由此可见当时 ①分封制仍存在 ②儒家思想已经影响选官制度 ③世家子弟已经失去优先为官特权 ④选官的对象和内容开放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赵翼《廿二史札记》曾说,汉人“上书无忌讳”,“多狂悖无忌讳之语”,而“帝受之,不加谴怒,且叹赏之,可谓圣德矣!”同时“汉诏多惧词”,诏书中经常有“朕甚自愧”“朕以无德”“是皆朕之不明”等语。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儒生群体进入政权 | B.皇权受到制度严格规范 |
C.士人官僚的“规谏” | D.皇权接受儒家指导制约 |
自魏以来,谱牒之学大盛。如唐初“太宗命诸儒撰《氏族志》,甄差群姓。……开元初,邵冲与薛南金复加刑窜,乃定。”这一历史现象说明
A.封建专制皇权逐渐削弱 | B.魏晋九品中正制的沿袭 |
C.唐君主为昭示正统地位 | D.宗法制融入古代社会生活 |
《汉书刘辅传》记载:“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六百石为外朝也。”清代学者钱大昕认为:“┅┅大将军权兼中外,又置前后左右将军,在内潮预闻政事,而由庶僚加侍中给事者,皆自托为腹心之臣矣。”由此可见,汉武帝设置中朝的主要目的是( )
A.加强皇权 | B.加强中央集权 | C.巩固国家统一 | D.解决王国问题 |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列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 | 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 |
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 | 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 |
黄宗羲说:“唐之所以亡,由方镇之弱,非由方镇之强也。是故封建之弊,强弱吞并,天子之政教有所不加;郡县之弊,疆场之害苦无已时。欲去两者之弊,使其并行不悖,则沿边之方镇乎!”在此,黄宗羲( )
A.着重分析了唐朝灭亡的根源 |
B.提出扩大地方权力以限制中央集权 |
C.反对实行分封制 |
D.主张设方镇以克服分封制、郡县制弊端 |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下列史实与“此制”直接相关的是
A.“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
B.“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 |
C.“以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 |
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
历史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唐、宋、元、明)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通政司、复社、都察院、风力水车
②政事堂、北门学士、内作使绫匠、高转筒车
③枢密院、土司、木活字、监察御史
④中书门下、三司使、《武经总要》、草市
A.②③④① | B.②④③① | C.③②①④ | D.④②①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