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著名历史学家、政治学家萧功秦指出:“中国传统社会……在平民与精英之间以及在社会精英的三大主要阶层(地主、士绅和官僚)之间,形成周而复始的循环与对流。就传统官僚专制社会所具有的社会流动程度而言,中国可以说是人类前资本主义社会中最具阶层开放性结构的社会。”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周而复始的循环与对流”的主要因素是

A.卖官鬻爵 B.土地自由买卖
C.科举取士 D.农民起义改朝换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摭言》载:“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注:‘岁贡’指由地方贡入国学监的生员)常不减八九百人。”该材料主要说明了

A.科举制是在隋朝时创立的 B.科举考试有利于人才选拔
C.唐朝进士科为世人所推崇 D.当时官吏主要来源于科举考试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古代中国政治文明的演进过程中,出现过许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以下对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论述,正确的是

A.分封制既稳定了当时的政治秩序,也蕴含着以后分裂割据的因素
B.郡县制是贵族政治取代官僚政治的标志,推动了中央集权制的形成
C.行省制是满洲族的重要政治创新,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D.三省六部制明确了宰相之间的分工,大大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所示为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从中可以看出进士科与明经科相比(  )    

 
初   试
二试
三试
明经
选《札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
口答诸经大义十条
答时务策三道
进士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 每经帖十条
作诗、赋、文各一篇 
作时务策五道

──摘编自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   
A.更为重视对考生经义记忆和解读能力的考查  
B.弱化考生对儒家经书学习的倾向较为明显   
C.对考生文学素养和处理时务能力的要求较高  
D.成为当时录取考生数量最多的一种考试科目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下边两幅示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图一是秦始皇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图一中的相权相对分散
③图二反映了明朝中央政治的组成情况
④从图一到图二,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不断走向衰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日本学者宫崎市定说:“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与欧洲文艺复兴的现象比较,应该理解为并行和等值的发展”。对此观点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宋代集权政治加强是政治文明的突出成果
B.宋代商品经济推动社会生活的世俗化
C.宋代文化教育下移,平民化趋势鲜明
D.宋代科技成就发展,体现文化繁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南朝宋约曾有这样的论述,“周汉之道,以智役愚;台隶参差,用成等级。魏晋以来,以贵役贱,士庶之科,较然有辨。”“以贵役贱”指的是(     )

A.世袭贵族力量强大,士族和庶族界限鲜明
B.从世卿世禄到举荐制,政权的开放性增强
C.九品中正制造成世家大族垄断政权
D.官僚特权现象严重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朱子语类》写道:“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存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这种分工体现了

A.防止独裁的民主理念 B.宰相之间的程序性制衡
C.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D.废除丞相之后的新举措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秦汉以后,中国存在一种“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的政治现象。它指的是官员和胥吏的职位均不得世袭,但胥吏却常常利用办事程序繁琐、官员不熟悉政务之机,使其职位实际成为自家的“封建”领地。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

A.分封制的长期存在 B.官僚政治的弊端
C.中央集权的削弱 D.行政效率的低下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于下表中的中国古代两大选官制度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类别
察举制
科举制
依据
品德、学问、议政能力
“以文取士”
方式
长官举荐
自由报考

A.察举制强调德才兼备B.科举制注重科技素养
C.察举制有利于贵族政治的形成D.科举制不利于统治基础的扩大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朝人沈既济说:“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

A.科举制是当时人们获取功名禄位的重要途径
B.唐朝统治者选官依然重视门第出身
C.参加科举考试已经成为家庭世代沿袭的传统
D.唐朝时人们普遍看重个人道德修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竞争的公平、公正性,不仅有益于社会各阶层的流动,而且有益于文化的编制和普及”。材料所述制度与下列哪种现象直接相关(       )

A.以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杜佑《通典﹒选举典》)
B.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遍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C.三代用人,世族之弊,贵以袭贵,贱以袭贱。(魏源《默觚下﹒治篇九》
D.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班固《汉书﹒董仲舒》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太宗在位时曾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人心所见,互有不同,苟论难往来,务求至当,舍己从人,亦复何伤。比来或护己之短,遂成怨隙,
或苟避私怨,知非不正,顺一人之颜情,为兆民之深患,此乃亡国之政也。”材料最能表明唐太宗

A.十分重视门下省职能的发挥 B.对中书省的工作不满意
C.希望三省之间友好合作,和谐共处 D.认识到三权分立体制的重要性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中国某一朝代都城内中枢机构的分布示意图。该都城是

A.唐长安 B.宋开封 C.元大都 D.明北京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司马迁在《史记》中有一段叙述:“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而今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邻……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这段话反映了司马迁

A.否定了西汉的“推恩令” B.赞扬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
C.对西汉的“推恩令”持肯定态度 D.否定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