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这句话意在强调(    )

A.选官应注重品行 B.选官须注重才学
C.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 D.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  )

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
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
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宋朝“收乡长、镇将之权悉归于县,收县之权悉归于州,收州之权悉归于监司,收监司之权悉归于朝廷。”这一做法(      )

A.使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B.削弱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C.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 D.造成了地方政府人浮于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汉代中央机构中的九卿更多是办理皇室内廷事务的家务官,到了唐代,六部尚书明显成为管理国家政务的机构。这种变化反映了(     )

A.皇权的显著削弱
B.中央集权的强化
C.政治制度的成熟
D.选官制度的成熟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总结中国古代“皇权的强化,一方面表现为有一定独立性的外朝中枢机构权力被削夺殆尽,另一方面又表现为一部分内廷臣属或机构因得皇帝信任而不断培养发展势力,成为实际上的权力中枢”。能支持上述观点的朝代是(   )

A.西周 B.秦朝 C.元朝 D.清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人认为大学体制是西方人创造,其实不然。中国古代即有高等学府,只是办学的理念和模式不同,而且不兴叫“大学”。下列名称意思都是指现在的“大学”,按照名称出现给下列顺序正确的是(   )
①“太学”② “国子学”③ “国学”④ “国子监”⑤ “国子寺”

A.③①②④⑤ B.①③②⑤④
C.①④⑤②③ D.①②③⑤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程天相说道:“中国历史五千多年以来,所有改朝换代、革命成功,或是王朝的建立者,没有一位是状元出身的,甚至于有的还是落第秀才。请问,这是不是一个科举制度的笑话?”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   )

A.考试内容单调乏味 B.考生知识局限
C.选用人才文化素养低 D.选用人才主要为统治者服务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物,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视及创动管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 (   )

A.与中央权利之争难以调和
B.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
C.行政长官不在由朝廷任命
D.不再受到中央节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元代的科举制度也基本上用“经义”“经疑”为题述文,科举分为乡试、会试及殿试。元代科举只考一科,但分成左右榜:右榜供蒙古人、色目人应考,乡试只考两场,要求相对简单;左榜供汉人、南人(淮河以南的南宋境内的人民)应考,乡试时考三场,要求相对严格,乡试、会试考中名单都按种族分配。这表明(   )

A.元朝主要以科举作为协调蒙汉关系的主要手段
B.元朝时期科举制度得到了发展和完善
C.元朝统一后重视全面推行汉化政策
D.其做法在于协调北方少数民族和南方以汉族为代表的民族之间的关系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苏东坡在《论养士》中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进行了总结:“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以下各项是对苏东坡这—总结的理解,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夏商周时期只有贵族才有受教育及从政的资格
B.“以客出仕”成为战国时风行的做官之途径
C.汉代中央官员的选拔主要来自地方郡县长官
D.古代选官制度大致可分为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等阶段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

秦朝
以郡辖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
两汉
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
东汉形成“州—郡—县”三级制
隋朝
郡,地方行政回到两级制
唐末
形成了道、州、县三级制

 
上表反映出的主要问题(   )
A.古代中国政治的诡秘多变,反复无常
B.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
C.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
D.从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贞观年间,在三省六部制中,政权中心是政府而不是皇帝个人,皇帝实际上成为政府的最高负责人。”对此评论理解正确的是(   )

A.皇权专制得到加强 B.政府拥有了最终政务决策权
C.皇权受到政府制约 D.政府独立于皇权之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旧唐书·薛登传》载:“开皇中,李谔论之于文帝曰:‘魏之三祖,更好文词,忽人君之大道,好雕虫小艺。……代俗以此相高,朝廷以兹擢士。故文笔日烦,其政日乱。’帝纳李谔之策。”材料表明隋初实行科举制的直接目的是(   )

A.打击豪强势力以促进统一 B.防止重臣专权以巩固皇权
C.改变文风以选拔实用人才 D.弘扬儒家思想以笼络士心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晋代文学家左思在《咏史》诗中写道:“世胄(世家子弟)蹑(登)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而唐代诗人刘禹锡则在《乌衣巷》中写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宗法制的瓦解 B.宰相制的终结
C.科举制的确立 D.三省六部制的实施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孙中山在《与刘成禹对话》中写道:“自世卿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唐宋至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不合时用”
B.科举制之前实行的是察举制
C.科举制是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D.科举制度在唐朝时正式建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