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梁启超曾说:“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下列最能引起文中“汉朝革命”的举措是( )

A.实行察举制 B.实行内外朝制度
C.分封同姓王 D.推行刺史制度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马克斯·韦伯在论述某一制度时说:“……全面推行,成为世袭君主的一种手腕,用来阻止一个孤立他的等级的形成,否则这个等级会按照藩臣和内阁的作法垄断所有的官俸……追官逐禄者的竞争排除了联合为封建性质贵族的任何可能性;任何人,只要能证明自己是受过教育的合格者,都能济身俸禄补缺等级。”下列表述,与此制度相吻合的是(    )

A.“凡周之士,不(丕)显亦世”
B.“寒素洁北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C.“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D.“莫愁寒族无人荐,但愿春官把卷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兴论》载:“(宋)仁宗朝,有劝仁宗以收揽权柄,凡事皆从中出,勿令人臣弄威福。仁宗言:‘卿言故善。然措置天下事,正不欲专从朕出。若从朕出,皆是则可,有一不然,难以遽改。不若付之公议,令宰相行之。行之而天下不以为便,则台谏公言其失,改之则易。’”这体现出(  )

A.行政权转移到宰相手中 B.政治理性化色彩凸显
C.君主逐渐退出权力中心 D.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律疏议·斗讼》规定,对于“挟私弹事不实者”,“挟私饰诈,妄作纠弹者”,处以与“诬告之罪”相等的“反坐”。清代制定了非常完整的互监法,规定“凡定差不公,考核不当,巡按贤者不荐,不肖者不纠,诸御史亦得论劾。”上述古代监察制度的基本特点是(   )

A.立法加强对监察官吏的监督与惩处
B.监察机关与监察权逐步独立
C.监察组织体制不断完善和系统化
D.监察权限和范围不断扩大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代历史学家杜佑在《通典·选举》中写道:“进士者时共贵之,主司褒贬,实在诗赋……故士林鲜国体之论,其弊一也……所用非所习者也,故当官少称职之吏。”他认为科举制(     )

A.考试内容过于单一
B.选才不够公平公正
C.难以满足政治需要
D.选才范围较为狭窄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若秦始皇、唐太宗、明太祖、雍正帝穿越到2014 年畅谈政治。秦始皇说:“我首创了一套沿用2000 多年的政治体制,功劳盖世。”唐太宗说:“我三分相权,相互监督,确保我的独尊地位。”明太祖站起来说:“得了吧,我废除丞相,设立内阁,才感到大权在握的踏实。”雍正帝说:“都别自吹了,只有我才真正实现了皇位世袭、权力至上的梦想。”你认为他们的言论与史实相符的有几位(    )

A.1 B.2 C.3 D.4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宋时期,皇帝下达的诏令,原则上须宰相通过,加盖印章,方能成为一道合法的诏令而生效,皇帝自宫内直接发出批示,被认为是“灭裂纪纲”的源头,会受到臣僚的批评和抵制。这主要说明了(    )

A.科举制使得官僚参政水平提高
B.君主失去了独裁地位
C.三省体制主观上是为了限制君权
D.最高决策程序的制度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于选拔官员的标准与下列选官制度按顺序搭配正确的是(    )
夏商周:世袭秦朝:军功授爵制汉朝: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宋:科举制

A.血缘→功绩→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B.功绩→血缘→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C.血缘→功绩→门第声望→品行才学→考试成绩
D.血缘→功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汉书》记载:“建元元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材料中的选官制度是(    )

A.世卿世禄制 B.九品中正制 C.察举制 D.科举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始大臣们还是坐着的,宋太祖说自己的眼睛昏花看不清,就让他们来到自己面前指给他看,待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了。此后,宰相就只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这件事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宋太祖不准宰相坐下议事
B.宰相大臣开始处于从属地位
C.宰相大臣事务繁多
D.君主专制的加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这种演变说明了(    )

A.封建中央集权制度下地方建制逐渐完善
B.中国古代一直在着力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C.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逐渐瓦解
D.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制度逐渐完善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太宗时期,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须涉及到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正确的运作程序(皇帝作用暂不考虑)是(    )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史,是一部不断磨擦、调整的历史。”下列有关宰相制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汉武帝重用侍从秘书 B.唐朝相权一分为三
C.宋代废除宰相制度 D.元中书省长官行使相权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就加强中央集权而言,科举制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A.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
B.扩大了各级官吏的来源
C.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D.把选拔任用官员的权力集中到中央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宋出现“冗官、冗兵、冗费”局面,从反面说明了

A.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在当时弊大于利
B.政治改革要有经济保证
C.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
D.兵赿多,战斗力赿弱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