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的分封制与西汉初年的郡国并行制的相同点是( )
A.都是中央集权制 |
B.都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 |
C.都是为巩固自身的统治而实行的 |
D.都随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而瓦解 |
唐朝掌管草拟和颁发政令以及审核政令的机构分别是( )
A.中书省和门下省 | B.门下省和尚书省 |
C.政事堂和门下省 | D.中书省和尚书省 |
学完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后,某班四位同学就本单元内容分别拟定四个选题准备开展研究,这四个选题有明显错误的是( )
A.《趣谈秦朝三公九卿制》 |
B.《论元代刺史制的实行及其影响》 |
C.《论西汉中朝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
D.《论明代内阁制与清代军机处差异》 |
历史课上,讨论中国古代的官制演变,同学们征引史料,各抒己见。甲说:方镇太重,君弱臣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乙说:天下之兵,本于枢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丙说: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而天下事方如指掌矣。丁说:……青海军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其中涉及宋代体制的史料是( )
A.甲说、乙说 | B.甲说、丙说 |
C.甲说、丁说 | D.乙说、丙说 |
削弱相权是中国古代加强皇权专制的重要手段。下列各项中,属于宋朝削弱相权的重要措施是( )
①增设参知政事 ②设立枢密使 ③设立三司使 ④设置刺史
A.①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④ |
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 )
A.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 |
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 |
C.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 |
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 |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临终前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按两宋中央官制,负责筹划“王师北定”事务的是( )
A.尚书省 | B.参知政事 | C.枢密院 | D.军机处 |
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机构,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机构,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下列属于这类史实的有
①西汉设置刺史 ②元代设置中书省 ③明朝设置内阁 ④清朝设置军机处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④ | D.③④ |
“贡院”,就是古代选拔人才贡献给皇帝的那座院子的简称,民间称之为“考棚”。当时选拔人才的制度是指
A.世卿世禄制 | B.察举制 |
C.九品中正制 | D.科举制 |
唐太宗曾下旨:“自今中书、门下及三品以上入阁议事,皆命谏官随之,有失辄谏。”唐太宗旨意有利于( )
A.将纳谏引入中央机构中 | B.健全中央监察机制 |
C.解决中央机制上的弊端 | D.减少中央决策失误 |
据记载,唐德宗建中二年规定:“给事中(唐代官职名)……分判省……凡是诏敕有不便者,涂窜而奏还,谓之‘涂归’。”材料说明“给事中”的设立( )
A.杜绝了皇帝权力滥用 | B.削弱了丞相的决策权 |
C.有利于预防决策失误 | D.实现了中央权力制衡 |
西汉察举制和隋朝科举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原因是( )
A.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到一些德才兼备之士 |
B.自下而上的选拔方式扩大了统治基础 |
C.以儒家思想作为挑选人才的唯一标准 |
D.皇帝和高官主考的形式提高了知识分子的政治地位 |
黄宗羲在《原法》中说:“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二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下列制度中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有( )
①中外朝制度 ②文臣任知州,并设通判 ③二府三司制 ④元朝的一省制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③④ | D.②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