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每一时代都有这一时代的名片与特色。下面所列信息,按朝代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三司使、话本、风俗画
②九品中正制、耕耙耱技术、翻车
③三省六部制、筒车、南青北白
④理藩院、风力水车、珐琅彩
A.②③①④ | B.③②④① | C.④②①③ | D.③①②④ |
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东汉时期谏官成为定官,谏官制度(专职监察皇帝的制度)得到发展;唐朝时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完善。这反映出汉唐时期( )
A.中央集权制度有一定的民主性 |
B.开始限制君主的权力 |
C.意图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
D.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地完善 |
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政治体制显著不同,但在政治理念方面却有相同之处。其相同之处体现在( )
A.“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 | B.“天下一家”“大一统” |
C.“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 D.“天人合一”“敬德保民” |
汉代颁行“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其目的是( )
A.壮大皇族力量 | B.保证列侯利益 |
C.加强中央集权 | D.笼络王侯人心 |
秦汉时期建立和健全了一套上下有序的制度体系,主要包括奏事制度、廷议制度和监察制度。其中廷议制度规定:“国家大事皆由廷议向皇帝提出意见,由皇帝裁定或由廷议作出决定。”此规定表明秦汉时期( )
A.中央集权制完善 | B.皇权受到一定制约 |
C.绝对皇权已经形成 | D.议会制初步建立 |
有学者指出,“行中书省是由中央宰相府(即中书省)分出一个机关驻扎在外面,行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书省。这因蒙古人征服中国,不敢把政权分散,要完全把握集中在中央。”由此可见,元代行省是为了( )
A.强化君主专制 | B.加强控制地方 |
C.缓解民族矛盾 | D.提高汉族官僚地位 |
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浓郁悲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 )
A.征辟制 | B.察举制 | C.九品中正制 | D.科举制 |
西汉前期相权之重,是后代少见的,所谓“道德出于君,制令传于相”。汉武帝在制度上克服这一问题的措施是( )
A.设“中朝” | B.置枢密院 | C.置刺史 | D.设内阁 |
唐太宗说:“隋末无道,上下相蒙,主则骄矜,臣惟谄佞。上不闻过,下不尽忠,至使社稷倾危,身死匹夫之手。朕拨乱反正,志在安人,平乱任武臣,守成委文吏,庶得各展器能,以匡不逮。”这段材料说明唐朝统治者( )
①吸取隋朝灭亡教训 ②重视人才的选拔任用
③鼓励群臣直言进谏 ④重文轻武以拨乱反正
A.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
秦汉时代,南方的郡面积都比北方的大得多。例如,秦朝北方的河东、上党、太原等五郡才相当于今山西省,而南方的长沙郡就相当于今半个湖南省。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秦汉时期( )
A.北方地区开发的程度更高 | B.南方地区的经济地位更重要 |
C.南方驰道等交通设施更完善 | D.北方地区实行郡国并存制度 |
西汉初年部分将相及其出身一览表
姓名 |
官职 |
出身 |
萧何 |
相国 |
县吏 |
樊哙 |
左丞相 |
狗屠 |
灌婴 |
太尉 |
布贩 |
出现这种现象与哪种制度有关( )
A. 世卿世禄制 B. 军功爵制
C. 察举制 D. 九品中正制
《范进ⅩⅩ,“杯具”还是“洗具”?》QQ新闻网认为范进在此制度下由一赤贫之民一跃官至御史巡抚,使人民中的优秀分子有参政机会,体现了它的公平公正。该制度是( )
A.分封制 | B.三省六部制 | C.察举制 | D.科举制 |
十八大以来,中央政府不断加大反腐的力度, “既打苍蝇,又打老虎”,我国古代与反腐倡廉相关的制度建设不包括( ).
A.西汉:刺史制度 |
B.唐代:御史台 |
C.宋代:提点刑御史 |
D.元代:行省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