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历史著作中有如下的描述,其中被遮盖的应是
唐末还在筹备一个类似于的部门,主要是一个军事组织,可能是利用它来控制将军们,正如宰相控制行政官那样。唐朝前半期,由于缺乏该部门,节度使们有了太多的自由,最终酿成大祸。 |
A.兵部 B.枢密院 C.内阁 D.军机处
史载,北宋年间,江淮、两浙、荆湖南北路屡现百姓揭竿而起的现象,“大者近百人,小亦不下数十人,所在剽掳,官司不能禁”,而“州县上下,递相蒙蔽,不以上闻,使朝廷无由知之”。这一记载表明当时的北宋( )
A.地方政治腐败冲击中央集权 |
B.中央监察机构遭到破坏 |
C.中央政令在地方上执行不畅 |
D.地方政府行政效率低下 |
【选修l《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贵族、士族势力,改善了政治和社会状况,为“元嘉之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南朝宋高祖武皇帝刘裕(420年一422年在位)于称帝前后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进一步打击了腐朽、黑暗的奠定了南朝政治的雏形。被明代大思想家李贽誉为“定乱代兴之君”。其改革措施主要有:
一、整顿吏治,裁汰冗员。在罢掉或处死的官吏中有许多是士族或皇族出身,亲信、功臣中有“骄纵贪侈,不恤政事”的,一律严惩,甚至处死。
二、重用寒人。要求按照九品中正制初置时的精神选拔人才。他重用出身“寒微”的人,如刘穆之、檀道济、王镇恶、赵伦之等。
三、继续实行“土断”,抑制兼并。多数侨置郡、县被合并或取消。.在户籍上,不再分土著和侨人。对于势家大族隐藏户口的,严厉清查。还禁止豪强封锢山泽、乱收租税,人民可以任意樵采捕捞。
四、整顿赋役制度。刘裕下令严禁地方官吏滥征租税、徭役,规定租税、徭役,都以现存户口为准。凡是州、郡、县的官吏利用官府之名,占据屯田、园地的,一律废除。凡宫府需要的物资,“与民和市”,照价给钱,不得征调。还减轻杂税、徭役等。
五、在法制上,刘裕对东晋以来苛刻的刑法也进行了改革,永初三年(422年)正月,下诏“刑罚无轻重,悉皆原降”
六、重视教育。敦崇学艺,修建庠序。选备儒官,弘振国学。
——摘编自《宋书武帝本纪》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刘裕改革起到了怎样的历史作用?
(2)以中国历史上的某个封建盛世(或“治世”)为例,说明封建盛世(或“治世”)体现出的一般性特征。
秦汉时代,南方的郡面积都比北方的大得多。例如,秦朝北方的河东、上党、太原等五郡才相当于今山西省,而南方的长沙郡就相当于今半个湖南省。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秦汉时期
A.南方地区的经济地位更重要 |
B.北方地区开发的程度更高 |
C.南方驰道等交通设施更完善 |
D.北方地区实行郡国并存制度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惰。
——《礼记》
材料二、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后汉书·百官志注》
材料三、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
——《晋书·段灼传》
材料四、唐人沈既济说:“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
——转引自韩国磐《隋唐五代论集》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是什么?
(2)材料二与材料一的选官制度相比,有何进步性?
(3)材料三中说的是哪一种选官制度?其主要弊端是什么?
(4)据材料四,概括说明科举制的影响。
有学者认为:“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性影响到社会开放的程度”。能证实这一观点的制度是( )
A.汉朝内外朝制 | B.隋朝三省六部制 |
C.唐朝科举制 | D.明朝的内阁制 |
隋唐以来的历朝统治者都沿袭使用科举制度,其根本原因是科举制度( )
A.有利于选拔人才 |
B.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
C.得到了不断完善 |
D.有利于巩固专制统治 |
中国古代官吏选拔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与“科举制”相一致的是( )
A.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制 |
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
C.龙生龙,凤生凤 |
D.举孝廉,父别居 |
下列不是隋唐三省六部制的特点的是( )
A.较秦汉丞相更能发挥“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相权功能。 |
B.三省职权划分明确,分工合作。 |
C.不容易出现大权独揽的宰相 |
D.三省互相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 |
汉代颁行“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其目的是( )
A.壮大皇族力量 | B.保证列侯利益 |
C.加强中央集权 | D.笼络王侯人心 |
史学家张岂之认为,一个新的王朝的建设,“必然要体现自己的新”,但“也离不开别人的旧”。最能体现该观点的是( )
A.隋朝的科举制 | B.元朝的行省制 |
C.唐朝的三省制 | D.明朝的内阁制 |
宋司马光谈到“凡择言事官,当以三事为先,第一不爱富贵,次则重惜名节,次则知晓治体”。这里的“言事官”是指( )
A.丞相 | B.监察官 |
C.内阁首辅 | D.军机大臣 |
历史发展证明,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有助于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执政能力。下列我国古代的选官标准中能体现这一认识的是( )
A.按军功选官 | B.按门第选官 |
C.科举考试选官 | D.按品德选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