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在秦乡置“三老”基础上,增加了县“三老”。刘邦对选拔县乡“三老”的要求,不仅是要年龄大、学识广,最重要的是要“能率众者”。“三老”选拔说明汉代
A.察举官员注重声望 | B.地方家族势力强大 |
C.不拘一格任命官员 | D.中央加强控制地方 |
明人吴讷说“元世祖初克江南,畸人逸士浮沉里闾间,多以诗酒玩世。元贞、大德以后稍出。” 另有诗云“宇宙喜一统,于今三十年。江南诸将相,北上扬其鞭。书生亦觅官,裹粮趋幽燕。” 上述现象反映出( )
A.元代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 B.江南文人政见因时局而改观 |
C.国家统一推动了科举制发展 | D.科举取士制度趋于完善 |
官吏制度是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隋朝开始,采用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吏逐渐成为历朝选官用人的主要制度。这一制度是( )
A.禅让制 | B.世袭制 | C.察举制 | D.科举制 |
下表中,历史现象与原因的逻辑关系对应准确的是( )
|
历史现象 |
原因 |
A |
“置市令,掌百姓交易之事” |
“京(唐都长安)夜市宜令禁断” |
B |
唐朝时兰州与河西走廊诸城以中转贸易为主 |
唐朝始开通陆上“丝绸之路” |
C |
扬州、越州在漕运粮食布帛以满足唐朝军国需求中发挥重要作用 |
隋炀帝修建了大运河 |
D |
唐朝后期益州(成都)“水陆所凑,货殖所萃”,成为大都会 |
唐蜀郡太守开凿了都江堰 |
汉武帝在位时期,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逐步确立。以下史实中属于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表现有( )
①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设立“中朝”,改变丞相位尊权重的传统
③设立十三州部,加强中央对对方的控制
④实行郡国并行制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 |
明人吴讷说:“元世祖初克江南,畸人逸士浮沉里闾间,多以诗酒玩世。元贞、大德以后稍出。”另有诗云:“宇宙喜一统,于今三十年。江南诸将相,北上扬其鞭。书生亦觅官,裹粮趋幽燕。”上述现象反映出( )
A.江南文人政见因时局而改观 | B.元代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
C.元代城市生活日益多样化 | D.科举取士制度趋于完善 |
有学者认为,古代游牧民族大举南下,与气候寒冷有密切关系。读图,完成1—2题:
1.在图中Ⅰ期,南下进攻的民族是( )
A.山戎 B.匈奴 C.突厥 D.回纥
2.在图中Ⅱ期,少数民族两次入主中原。对这两次过程相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北京成为全国政治中心
B.结束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统一
C.实行行省制度,加强对地方统治
D.接受汉族文化,推动自身进步
图1和图2中,我国当时实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 )
A.分封制、郡县制 | B.郡国并行制、行省制 |
C.郡县制、行省制 | D.分封制、行省制 |
唐朝法律允许百姓以击登闻鼓、拦御驾、街衢拦官、投匦方式等非常规方式申诉冤情,如所述属实,则不会受惩罚,“如有不实者,各合杖八十”。这主要说明( )
A.“街衢接诉”成为政府肃贪重要手段 | B.唐朝政府借此使民情上达 |
C.唐朝司法腐败和法律苛严 | D.政府利用街道的公众效应教化百姓 |
唐初政府鼓励年轻寡妇再嫁,鼓励早婚多育,届时不婚,官府强令出嫁,禁止妻妾逃亡和休妻,官府出钱赎回饥民卖掉的子女,将人口的增减作为考核地方官吏的重要指标。这些措施
A.颠覆了传统的纲常伦理 | B.反映了唐初徭役赋税繁重 |
C.改变了官吏选拔的标准 | D.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
下列职权相近的一组是
A.秦朝丞相、汉代尚书台、元朝宣政院 |
B.秦朝御史大夫、汉代刺史、明朝按察司 |
C.秦朝御史大夫、唐朝门下省、宋代枢密院 |
D.汉代尚书台、唐朝中书省、元朝中书省 |
清代有学者提出:“元代分省建置,……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故元、明二季流贼之起也,来无所堵,去无所侦,破一县,一府震;破一府,一省震;破一省,各直省皆震。”由此材料可以看出这位学者认为( )
A.行省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 B.元代行省制导致了国家分裂割据 |
C.元代行省制克服了唐宋之弊 | D.行省制不利于维持地方治安稳定 |
汉武帝时期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举措;汉元帝主张:“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可见,汉代统治政策的特点是( )
A.尊儒学为正统,灭绝其它思想 |
B.儒法并用,把二者放到同等地位 |
C.实行外儒内法,以儒学为正统 |
D.无为而治,儒学与黄老之学并用 |
封建社会的历代王朝都采取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下列属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 )
①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②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③元朝推行行省制度 ④明朝废除宰相制度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④ | D.②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