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中后期,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一些地区出现的历史条件有
①农业生产商品化,手工业出现新的社会分工
②江浙地区自南宋以来长期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③地理环境优越,物产丰富,尤其是蚕丝和棉花
④封建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
A.①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
“尺铁碾去瑶台雪,一弓弹破秋江云。中虚外泛搓成索,昼夜踏车声落落。”(元·熊磵谷)诗中描写的是( )
A.长安城东西织室丝织业生产的景象 | B.苏杭等地织造局丝织品生产的景象 |
C.江南农村家庭棉纺织手工业生产的景象 | D.苏杭等地手工工场棉纺织业生产的景象 |
明清时期商业出现的新特点有( )
①商业市镇兴起
②货币经济占主导地位
③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
④经济作物的种植使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⑤劳动力成为商品,出现雇佣工人
⑥区域性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形成大商帮
A.①②③④⑤⑥ | B.①②③④ | C.③④⑤⑥ | D.②③④⑤ |
“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最能够说明明清时期的江南手工业 ( )
A.产品质量有了较大提高 | B.地区、行业间存在社会分工 |
C.织造技术领先全国其他地区 | D.产品商品化程度较高 |
史学家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统计.l820年中用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9%.西殴各国的总和占23. 6%.美国和日本分别占l.8%和3%。上述统计表明当时的中国( )
A.仍是世界经济文化中心 | B.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 |
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 D.经济总量远超欧美各国 |
根据张履祥《补农书》中所载资料,明朝末期江南地区农村家庭的投资结构如右图所示:这反映出此时江南的农业( )
A.经营更趋市场化 | B.减少犁耕依赖 |
C.生产日趋专业化 | D.注重精耕细作 |
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从经济角度分析,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
B.“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之廛” |
C.“借间屋中人,尽去做商贾” |
D.“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
明朝时,松江有“卖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女皆以做袜为业,从店中给酬取值。”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松江绝大多数劳动者成了雇佣劳动者 |
B.卖袜店商人直接支配生产,变成了资本家 |
C.松江棉纺织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
D.表明了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
据史料记载: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末富居多,本富益少”。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
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 B.靠农业致富的人越来越少 |
C.工商皆本思想出现 | D.商品经济繁荣 |
明清时期符合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的历史现象是( )
A.玉米、番薯等作物传入我国并在一些地区广泛种植 |
B.“湖广熟,天下足”代替了“苏湖熟,天下足” |
C.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
D.苏州的丝织业出现了“小户听大户唤织”与“计日受值”的现象 |
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列各项能支持这一结论的是( )
A.租佃制经营方式开始推广 |
B.民营手工业取代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
C.苏州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 |
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
史载:明代江南昆山县的农家,“麻耧机织之事,则男子素习焉,妇人或不如也”,但乡村妇女“凡耕耘、收获、桔棉之事,与男子共其劳”。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
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
B.资本主义的萌芽 |
C.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 |
D.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
下列关于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稀疏而微弱 |
B.发展非常缓慢 |
C.代表中国社会发展方向 |
D.开始主导中国社会经济 |
梁柏力在《被误解的中国》中认为“江南是明清时期中国原始工业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与此论断最相符的是江南地区的工场( )
A.出现了雇佣的生产关系 | B.分工极为细密 |
C.雇主拥有雄厚的资金 | D.原料特别充足 |